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文化乱弹>>书界动静:2003年阅读回眸 (ZT)

主题:书界动静:2003年阅读回眸 (ZT)
发信人: fslts2(Ω)
整理人: ft.858(2004-01-15 15:09:23), 站内信件
                  书界动静:2003年阅读回眸  
 
                         宋文京 

    2003年的图书出版虽然受了非典的一些影响,全国书市以及一些全国行业专业性的订货会没有开,但整体上仍是繁荣依旧的。大型的书城接二连三地开张,出书品种依然增长,图书热点不断出现,还有不少畅销之作,而且一些出版社和工作室创出了或强化了自己的品牌。给人很深印象的是,热闹的背后,许多写书人、出版人、读书人的选择和趋向似乎更成熟更沉着更理性更优雅了。 

                        文学书更多元 

    虽然文学类书给人的整体印象还是原创的不敌翻译引进的,但就局部而言,文坛名家和文学新锐们还是不乏有亮眼新作的诞生。莫言的《四十一炮》虽然不如前两年的《丰乳肥臀》和《檀香刑》那么引人注目,但主人公罗小通的回忆中重叠的意象、沉重的历史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年尾时刘震云的《手机》更是与同名电影一起联袂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对当代人的物质和心理境遇有着冷峻而悲悯的解剖。 

    韩东的《扎根》和董立勃的《白豆》都是以现代目光投射当代中国史的作品,前者用无色无欲的方式和语言来解读“文革”中的下放阶层;后者则用一个女性人物来描述军垦中的矛盾冲突和时代悲剧。就文学价值而言,都很隽永清雅,让人叹息。阎连科的《受活》、张炜的《浪漫与丑行》、叶兆言的《我们的心多么顽固》、许春樵的《放下武器》、虹影的《上海王》以及林白的《万物花开》等,都是今年的可读小说。 

    网络文学从前几年的人气旺盛走向有些沉寂,今年,除了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和何员外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在畅销之外,少有众人争说的作品。 

    而翻译引进的外国文学却成套系且周期加快,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吴尔夫、尤瑟纳尔、茨维塔耶娃的文集或全集陆续面世,2002年度和2003年度两届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小说都被迅速译为中文出版,影响很大。 

    另外,诗歌散文界的活动也挺多,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成套的中外诗丛颇为整齐壮观,时尚类的随笔小品更是层出不穷。文学正以传统和非传统的体裁样式走向多元,文学出版也与之同构对应。 

                           财经书更细分 

    社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直接带给图书出版的是多么细小的环节和领域都有与之对应的书,在财经管理方面更是如此,大到政策、战略、营销、领导、人才、国际化,小到管理细节、待人接物、面试衣着、财务账本制作等等都能应有尽有,图书的定位也在依据市场进行细分。 

    今年非常吸引眼球的财经大众书有《执行》、《从优秀到卓越》、《竞争论》、《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变革之心》、《沉静领导》等。专业经济学著作,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第5版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相当重头的书。 

    2003年的财经中文原创本土书也颇有可圈可点的,钱颖一、杨小凯、张维迎、林毅夫、盛洪等人的论著多有口碑。另一方面,结合中国案例,写出财经中国现实的图书越来越多,《长大》、《差距》、《非常营销》以及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蓝狮子”系列等都拥有不少读者。除此而外,王安、赵晓及“博士咖啡”中的学者,以及《经济学家茶座》里的座中佳士们也常有既学术又智慧还通俗好读的软财经读物。 

                          成长书更凸显 

    看看这两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便可感到,心理励志和青春阅读的书是其中的常客,而且所占比例极大,从《谁动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亚的信》、《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鱼》到《我为歌狂》、《我为球狂》、《爱上爱情》等。从中可隐约感到有两个大的阅读人群:一个是都市的白领职员的阶层;一个是校园中的莘莘学子,青春状态中的少男少女。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成长中的人群,都渴望成功成才,都怀着梦想,也都想通过书来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 

    今年在畅销书排行榜上,除了以上所列图书,还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人性的弱点全集》、《自动自发》、《水煮三国》、《给你自己一分钟》、《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等,其中并不是每本书都那么具有含金量,有的书还相当的粗糙简易,但并不妨碍它们获得人们的共同选择,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成长中的人们是多么需要心理的按摩和安慰。 

                           传记书更惹眼 

    人物传记和回忆录一直是这些年增长最迅猛的图书类型,今年更是如此,而且许多人物传记成为畅销书,在媒体内外被人反复议论。 

    非典前后,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和洪晃的《我的非正常生活》非常走红,两本书的共同特点是幽默、轻松、语言自然,虽然并无太有价值的思想,但绝对是好看的书。 

    年中,又有中外两位女性的自述极受关注和欢迎,即杨绛的《我们仨》和希拉里的《亲历历史》,前者平淡而深情地讲着自己一家三口的故事,后者则因为自己的身份和人们的窥视期待而畅销。 

    此外,几位逝者的离去也引发了阅读的聚焦,这其中张国荣、宋美龄、施蛰存等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公共人物分外引人瞩目。而张爱玲、胡兰成的重新被翻炒,也是当今阅读领域的时尚景象。 

    “名人出书”已是老话题,但总是会掀起或大或小的波澜,陈鲁豫的《心相约》、闾丘露薇的《我已出发》、卢璐的《嫁给刘欢》、姚明的《姚之道》等虽然不及崔永元去年的《不过如此》那么大红大紫,但都有不俗的销售业绩。 

    传记类的硬实之作还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哈耶克传》、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吴清源的《中的精神》、文汇出版社的顾骧的《晚年周扬》等,相信这些书的价值虽历久而常新,多年之后仍能拿出重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书不同。并不是每一本书甚至某一类书的畅销都标志什么表明什么,但毕竟,顺着读者选择的目光我们可以看见一些世道人心。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