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uzim(秋子)
整理人: fslts2(2004-01-12 14:49:16), 站内信件
|
喜爱《长恨歌》,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凄美缠绵故事;感慨《长恨歌》,因为它隐藏了一段扑朔迷离的传说。白居易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其长诗意境委婉动人,更在于其曲折之笔法,暗示鲜为人知之流离飘泊。
据说,当时流传许多贵妃尚在人间之说法。杨玉环死于匆忙逃亡之中,又逢兵士哗变之时,草草安葬亦在情理。“安史之乱”后,玄宗旧情萌发,想为贵妃补办丧事,却在坟中找不到贵妃。此事于民间广为流传。或许先生之诗本身取材于民间,或许诗人对贵妃之死亦有所怀疑:“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去”。
又据说,当时贵妃赐绢绫死而被行刑之人所救。野史记载,玉环为人天真烂漫,于宫中深得人望。或许行刑太监手下留情,保得贵妃活命。诗中虽说“花钿委地无人拾”,却传递出道人送半边金钿,言长生殿誓言之情节。若非贵妃劫后余生,有人寻得半边金钿或许不足为奇,而前来传达“夜半无人私语时”之言诺何以得解?
再据说,当时贵妃得以保命并东渡于日本。唐代时称东瀛之日本与大唐交往十分频繁,亦多有为官、游学之人幸于朝中。李白《哭晁卿衡》之诗,即为讹闻日本友人东渡罹难而作。或许日本友人助贵妃远走他乡,而他乡亦极有可能为日本。《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之描述,与中日两国地理环境及当时唐人之感受何其吻合。
历代文人笃奉“为人贵直,诗文贵曲”,伟大之文人尤甚。屈子之《离骚》、《山鬼》等何其隐喻迷离,曹翁之《红楼梦》亦托为假语村言,香山居士秉屈子诸先贤之风,承诗文贵曲之意,或许为曹翁之梦嵌入似真似假、亦真亦幻之之曲折。重重之迷雾实为美丽,美丽之事物或许于朦胧间雕琢,飘飘渺渺曲曲折折或许为诗人之感悟,生生死死绵绵绝绝或许凝结为长恨之歌。
---- 把瑶琴的梦幻托与知音,倾心素琴那茫茫的亘古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