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cesky_84223(玉蝴蝶)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01-09 21:40:52), 站内信件
|
过了一个月才看到《向左走,向右走》,我对这穷乡僻壤恨的痒痒的。时下再说这部电影似乎有些过期,好象煮熟了的鸡蛋你再拿去孵一样。但还是得说说,毕竟别人说的,和我想到的有很多不同,各自保留吧。
现在我看到杜的名字就有些后怕,《暗战》,《大块头有大智慧》等等电影,似乎被流连于悲剧化结尾,的确这样能够造成很好的票房和情节上的起伏美感。不同于贺岁片需要的皆大欢喜结局,这爱情底线,分分和和让杜把握的很奇妙。所以在不知道这部电影的结局状况下,我一直带着不安的心情慢慢忍耐中,期待中。
每次分开,十公分的距离,每一次错过,身旁女生一遍遍失落的叫声,满地的瓜子壳散落一地,纯洁高尚的爱情,私下只是欢愉着我们无聊的神经。我很喜欢看梁哭着说话的样子,好纯真,那吐字虽没有拼音的北京风范,但足够衬托它的无邪。懵懂的金在故事里是个充满艺术气质的小提琴手,这样真好,那笑容总让我想起六月的树荫,以渐渐翠绿,但还是留下一片蓝天给我。
艺术家老而不恭,各个都愤怒的把社会看成炼狱。还是年轻的时候好,可以溜狗,做旋转木马,和有缘分的人等待一场爱情。最后电影里墙壁的坍塌,我既惊讶又觉得构造的奇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只是那么一堵墙,却可以真的老死不相往来。
散场的时候,我想了又想,那首诗的印象,梁的表情,他们童年的相遇,配角的热闹,流光四溢的街道,这一副副的画面,都是真实的,却不可能同时被糅合到一起。于是我该是失望,该是惆怅,还是闷声不响。但我却没有这样,我渐渐接受这些事实,享受视觉感官上的瞬间美好。即使要流泪,在黑暗中也是无声无息,你看不见,她们看不见,再难过,只要自己知道够了,幸福可以分出一点,痛苦却一点也不要。
波兰文和法语一样好听,诗歌和音乐一样优美,理想和现实却格格不入。木马散落在那里的场景,最为应景的表达了某种小小的凄凉。
燕姿唱歌,梁唱歌,她趴在石柱上哭泣,我以为,在那人行道上,转身的一刻,会来一个世纪末的拥抱,可还是要不断的错过,导演不断的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情绪,直到塌陷好象更具凄凉和玩味的时候,来个深深的拥抱,没有吻,似乎一切并不重要了。
没有性的噱头,让我感觉纯粹的干净,两把雨伞摆在一起,示意缘分的结束,爱情的开始,将是长久的婚姻。人物不再出现,简洁的收尾,有些遗憾,我是希望,他们能够再回想一下,雨里奔跑的情景,甚至倒回童年。这些简短而快速的闪过,最后的雨和开始一样落下来,牵着手走过人行道。
我这些拖沓的想法,只是心里面的某些留念。画面感不断的推移,好象看完了一个城市完美的不可能上演的爱情剧,台北的印象真好,不再是龙应台笔上权利霸占空间的地方,尽管她说的是事实,但这电影还是给我了港台的好印象。
后续的报告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一堆。梁自信的样子,穿着皮衣,头发是暗红色参加新闻发布会。各式的消息似乎带着某种汹涌的态势,在一夜之间,几天之内,急速的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电视版也会出来,几米的漫画将会被不断的翻拍。燕资MV里剪辑的三分钟画面,一开始让我抱着美好的期待看这部电影,带着没有忧伤的眼泪结束故事。我终于完满的开始长大。
一月说,我迫切的渴望温暖,却直到喉咙睹血的时候才去追寻。那么多人能够清楚的看到我的软弱,我却知道,我手心的无力在漂浮不断的家庭变迁,友情散落之后,渐渐冰冷的只想插在幻觉的口袋里。
人生那么多条平行线,相交的时候,我只是清冷的走过,地铁站的喧嚣,带给我安静,人们的粗鲁令我面无表情,爱情故事流一遍遍的眼泪,下次的下次,我是否还可以遇到这样的故事,
遇到温暖的能够在兜转命运之后,温暖我手心的人。
向左走,向右走。
我们每日难过。
可你别告诉别人你今天有多难过,什么也别对别人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错过的缘分,屋檐下的雨水还是会滴过不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