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B 源码 | VC 源码 | ASP源码 | JSP源码 | PHP源码 | CGI源码 | FLASH源码 | 素材模板 | C 源程序 | 站长工具 | 站长教程 |

业界评论

业界资讯
业界评论

本类阅读TOP10

·手把手教你做传奇****
·一个号码可以让你取消手机的任何服务项目
·破解MD5和SHA-1不意味密码破解
·中国版Tumblr:点点网
·探明Outlook无法发邮件的问题
·山东大学王小云教授成功破解MD5
·十大免费网盘推荐
·开启雅虎替身邮 免受垃圾邮件骚扰
·为什么要担心无线安全性
·中国互联网十五年的22个创新模式

站内搜索

规范“人肉搜索”可能是伪命题

  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   杨志翔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64.6%)的公众认为,人肉搜索侵犯了个人隐私,让人丧失了基本的安全感。因此,有多名专家呼吁,提供“人肉搜索”功能的网站应当自我约束,并承担起保护每一个上网公民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依笔者看来,所谓“规范‘人肉搜索’”就是一个伪命题。不但规范“人肉搜索”不具有可行性,而且“人肉搜索”本身也不应该是被规范的对象。

  首先,多重因素注定了“人肉搜索”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难以规范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范“人肉搜索”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向来对公民隐私信息保护相对不够重视。以互联网领域为例,虽然很多国家已经先后出台了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但我国这方面的立法过程却一直进展缓慢,在这方面的法律至今仍是空白。

  第二,提供“人肉搜索”的网站不可能承担起保护公民隐私的义务。要约束人们的行为,不外乎法律与道德两种手段,但不论哪种,都不可能由网站来独立承担。

  第三,规范“人肉搜索”难以操作。所谓“人肉搜索”,只是人工参与解答的一种搜索方式,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能有“人肉搜索”。而对互联网上不计其数的网站进行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次,“人肉搜索”本身没有触犯法律或道德底线,对其进行规范师出无名。从本质上看,“人肉搜索”与以往的打探消息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已。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我们平时对公民的隐私信息有完善的保护制度,再强大的“人肉搜索”也不可能造成公民隐私信息的泄露。

  也不是“人肉搜索”本身没有什么错,因为它并没有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公民的隐私信息,它不过是把一些公开信息通过互联网公布出来。如果这些信息在互联网下可以合法公布,为什么在互联网上就成为被“规范”的对象了呢?




相关文章
  • 互联网上的超级链接者
  • “中国第一声优”叶倩彤的罪与罚
  • Facebook购FriendFeed剑指谷歌
  • 不破不立,漫谈SNS社区产品发展
  • 知名游戏网站评选出的史上百强游戏
  • 移动互联网的井喷前夜
  • 网站创业失败的十大教训
  • Java将成为甲骨文王牌产品
  • 美科技博客评出2008年10大消费级网络应用
  • Web2.0退潮,中国互联网创业时代是否即将终结
  • “云计算”改变IT产业生态
  • 中国互联网“公共性”正在变形或流失
  • 全球十大Web2.0网站点评
  • “自己当老板”的11条误区
  • 网上社区个案研究——豆瓣网
  • “速度竞赛”害了AMD
  • 网站不赚钱的四大原因
  • 开放式杀毒软件弊多利少
  • 中国互联网差距在网外 网民素质产业化水平很低
  • 软件创业者的五个误区
  • 相关软件


    下载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方式常见问题隐私声明法律条款本站声明下载帮助发布软件站点地图谷歌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