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工业不断将新的技术纳入电影制作过程。对观众而言,这些变革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些变革虽未引起注意但对电影制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几十年中,上述许多技术的开发都致力于抵制电视技术的发展。虽然视频技术最终取代电影胶片成为用于影院放映的发行媒介,但视频技术仍以多种方式为制作过程做出了贡献。此外,正如九十年代其他领域的生活一样,电脑也被应用于好莱坞影片的整个制作过程。本文将着重介绍主要与视频技术和电脑相关的电影制作中的一些变革。
前期制作
甚至在一部好莱坞电影剧本完成之前,就要进行市场调查以评估观众对影片创意的兴趣。因此,同其他消费市场一样,电脑化的市场调查更频繁地为好莱坞所利用,以决定拍片项目是否可行。
电脑也扮演剧作准备的角色,比如:剧作者使用各种软件程序规范剧本的格式,这类软件有"Power Scriptor、Scriptor、Movie Master、Scriptorware、Final Draft"等。准备场景示意图的软件也很有价值,如电脑化的场景示意图可以使人在写剧本的同时或开拍之前看到模拟的场景。其他程序也可以模拟电影空间,因此使设计场景、照明、场面调度和摄影机运动等成为可能。这种程序可以更周密地设计出很难拍摄的镜头,如水下拍摄的镜头、爆炸场面等。用于影片《深渊》前期设计的程序Virtus Walkthrough就是一例。
像Associate Producer、Moive Magic Budgeting and Scheduling、Filmworks Scheduling&Budgeting、Turbo 、 The Remarkable Film and Video System等成套软件使制片管理得以简化,这些软件有助于制片人拟订预算及协调制作日程。电脑还可在工资、预算、每日制作成本的财务记录等制片事务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电脑与视频技术的开发也影响到演员角色的分配。如果男女演员能够通过电脑化选角网络发现可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递交试验录像带或录像简历给选角导演。此外,像威廉-莫利斯代理公司那样的人才代理机构也利用电脑网络与数据库取得可用的人才信息和其他信息。甚至采景工作也受到电视录像的影响,比如,无须增加差旅费便可以考虑某个遥远的地方是否适合做外景地。
电脑和电讯系统的新技术对制片厂和拥有制片厂的公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尽管用于不同业务范围(从服装销售、电影生产到主题乐园的游乐设备)的特殊需要可能存在,且每家公司惯例化的管理结构也各不相同,但上述信息系统与其他公司的信息系统还是相似的。
表一:录像与电脑技术在影片制作环节中的应用事例
|
前期制作 |
制作期 |
后期制作 |
其他 |
录像技术 |
录像选角 |
录像拍摄 |
录像剪辑 |
|
采景 |
辅助的录像设备 |
特技 |
工作样片录像带 |
计算机技术 |
编剧 |
|
制片厂管理 |
动画制作 |
绘制场景示意图 |
|
剪辑 |
着色处理 |
制片管理 |
音响编辑与音效特技 |
人才库 |
|
选角网络 |
| 胶片对视频
近二十年来一直风传着一种说法:就故事片和戏剧性电视节目而言,电子化的视频技术终将取代以化学方式为基础的电影。一些传统人士的抵制方式是简单地抗拒这种变革。但另外的原因与技术上的差异和经济利益有关。
 从传统观点看,电视最常使用的多机拍摄,而电影拍摄一般只使用一架摄影机,因此光效需要更细致地以镜头为单位逐个把握。此外,电视也受到一些技术问题的困扰,如延时等待电子元件及当前的储存问题(视频信号要比胶片消散得快,且视频系统的变化也很迅速。)
拍摄工作的后勤人员常常称赞胶片的便携性,正如一个视频技师曾谈到在直升飞机上拍摄存在的问题。查尔斯-艾德斯维克甚至提出电影制作工艺的一些技术改进已使电影的外景地拍摄优势大大增强。由此确保了电影作为主导拍摄媒体的地位。这些新的进步包括适合在低照度情况下拍摄感光更快的胶片,透光更快、呈像更清晰的镜头,效率更高的照明设备,更为轻便、灵活的摄影设备(Steadicam\ Skycam\ Louma Crane)以及经过改进的声音录制技术-这表现在后期制作中可以用电子手段取代多余的现场声。
然而,胶片与录像间最常为人引述的差别在于影像质量。尤其是胶片的清晰度更高,动态范围更广(或对比度更高)。一位伊斯曼-柯达公司的主管解释说:没有什么技术能使录像带上的影像同胶片上的影像达到同一水平。虽然一些专家辩解说HDTV的影像品质很接近电影,但电视技术的局限使其无法摆脱电视监视器的难题,即电视屏幕不可能再现胶片的高密度。一位电视工程师的评论是:你仍然无法使电视上的影片看 上去有 电影拷贝的效果。
视频技术实验
最近十年来,一些导演试用过不同的视频设备。1965年拍摄的影片《哈洛》,用的是Electronovision的设备,但效果牵强人意。从那以后,还有一些影片也是用录像技术拍摄的 。例如,一套名为"Image Vision"的系统被用于音乐会的录制,同时使用了能提高清晰度的视频设备,然后进行磁转胶,以便剪辑和影院发行。
包括安东尼奥尼和科波拉在内的一些导演在电子化的电影制作方面作了广泛的尝试。科波拉在他的佐伊特洛普制片厂开发新的技术革新项目,建立诸如视频场景示意图系统和同步剪辑系统那样的新设备并将他们用于影片《心上人》的制作。
更高品质的电视 近来人们对视频技术的希望集中在高清晰度电视上,他具有高清晰度的视频图象(大部分HDTV系统为1,125线,而当前美国现行标准为525线) ,与胶片的画幅比例相同(1、78:1,而不是1、33:1)而且增强了色彩的保真度和范围,并配有数字化的音响装置。毫无疑问,HDTV将提高目前电视系统的技术质量,但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怎样实施完善这些系统,及HDTV对电视或电影而言是否为最根本的技术途径等问题仍然一直存在。
十年来,HDTV系统一直处于起步阶段,而更大画面所牵涉的问题远比电影工业要多。与电脑相结合的HDTV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在通讯工业也有很多用途。因此,电子工业协会估计,从九十年代到下个世纪初,HDTV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500亿美圆。外围产品市场估计还要另加4000亿美圆。所以,要控制这项新技术就像参加一场风险很大的赌博。
在标准之争相持于九十年代初期时,"好莱坞和主要电视网一直袖手旁观,等待别人来解决所有技术问题。"日本1991年就开通人造卫星播送HDTV信号,使用的是1125线系统。这种也为欧洲所采用并被SMPTE(电影与电视工业协会)认可。然而,直到1993年初,美国尚未完成评估不同标准--包括数字化的HDTV--的一个五年计划。这种数字化的HDTV能同电脑相互作用,因而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
尽管家用HDTV的可行性与此不同,但这一过程仍可先用于影片的制作,并且用于放映。HDTV中已有电视节目和影片镜头的例子,这些节目又被转到胶片上作放映之用。例如,1991年Viacom公司拍摄了高清晰度电视电影《梅森探案》,同时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在拍摄《铁钩船长》时也使用了索尼高清晰度录像设备,为后来转胶之用。由于索尼拥有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未来的电影制作可能出现更多这种例子。索尼公司从1981年开始致力于HDTV,研制摄影机、放映机、转录设备等等。并不令人惊讶的是:索尼的高清晰度系统中心HDVS就设在卡尔弗市的索尼/哥伦比亚公司所在地。在那里这项技术主要被用于广告片、字幕、动画片及电脑绘画。然而,布莱恩-温斯顿指出,尽管索尼瞄准制片业,但该公司宁愿支持模拟系统,也不支持数字系统。因此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问题提供了错误的解决方式。
 另一些日本电器公司也在推销HDTV,其中包括拥有环球影片公司的松下电器公司。虽然他们把好莱坞看作是高清晰视频技术的理想实验场,但他们仍然遇到了很大阻力,包括来自胶片供应商的愈来愈激烈的竞争。电影摄影师兼HDTV专家哈里-马塞厄斯声称,高清晰度视频技术"极力想去解决电影业中根本不存在的一种需求。"为了回应HDTV的挑战,作为六十年来电影工业之标准的35mm彩色胶片技术在近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电影制作者创造视觉影像提供更多的灵活性。来自日本高清晰度电视的竞争压力使好莱坞胶片的主要提供商柯达公司及其他公司去开发研究新的精密的剪辑技术和特级潜能。
HDTV能创造合成影像与特技效果,省时省钱并提供创作的灵活性,因而还是受到人们的好评。认识到电影制作者不会马上丢弃35mm标准这一事实,新技术的拥护者正着重利用现阶段HDTV的长处,把他作为一种制作特技效果和剪辑的工具。如:"雷波高清晰度电视工作室。"和"美国领袖有限公司"等一些纽约的小公司,已利用上述长处发展事业了。他们为商业客户拍摄高清晰度产品,并为未来这项新技术最终根深叶茂时人们的查阅利用而建立图书馆。
 但对好莱坞各影片公司而言,真正的革命可能是HDTV影片直接发行到装有HDTV设备的影院或家庭中,这将意味着电影发行方面的重大变革。九十年代初期,好莱坞几乎没有公司对这项新技术表现出兴趣,有人预言"追求浮华的地方终将玩起HDTV的游戏。"
胶片转动的味道
 尽管这些新视频技术不断发展,许多电影制作者与技术人员仍在固守电影影像,认为他是电视永远也无法取代的。例如,不少电影制作者认为"就胶片所产生的水晶般清澈的影像而言,高清晰度电视根本无法企及、他的丰富色彩和明暗反差。正是这些因素的结合赋予一个故事以可见的生命。"
好莱坞制片业最终可能接受电视作为标准传媒,尽管一些观察家认为这种事不会随着视频技术的改进而自动发生。但是只有当电视制作成本和设备价格降低之时才可能发生。正如一位业内权威人士注意到的"毁灭电影的原动力是金钱。"
然而,有人提出胶片的优越质量已经被电影业故意神秘化了。正如艾德斯维克所指出的"一听到我们能用录像带做得同样好这句话就能让人做场恶梦,正是这恶梦迫使电影业将其内部力量调和一致并增强电影品质的神秘色彩,以便在电影工业更高预算的末日中幸存下来。"温斯顿提出一个相似的观点:HDTV降低成本的可能未必令人信服,因为好莱坞一向利用技术来限制竞争,而技术的复杂性和高成本便是好莱坞为阻止竞争设置的障碍。另外,温斯顿还对下述观点表示同感,这就是当更先进的技术可能出现时,推行目前的HDTV系统是否明智。
 视频辅助设备
尽管视频技术终将取代胶片作为制作故事片或戏剧片电视节目的媒体,但他已经以很多方式融入电影制作的过程。
许多电影摄制组在拍摄现场使用视频辅助设备,如使用既能拍录像又能拍胶片的摄影机。视频信号通过线路传送到由视频辅助设备操作者控制的监视器上。虽然录下来的录像并不在晚些时候的剪辑过程中使用,但视频辅助系统仍用于查看镜头画面或连续性效果(确保这一天与下一天镜头之间相互匹配)。尽管目前只有一种摄影机可把视频辅助设备连接到摄影系统中,而且彩色体系也不完美,但有人预言未来所有摄影机都将拥有这种性能。
 有些导演非常依赖视频影像,他们通过电视监视器观察正在拍摄的场景,而另一些导演实际上可能忽略录像过程,除非事先有明显的 理由。尽管可以回放每一场戏,但这样做即浪费时间又可能引起麻烦。在男/女演员们掺合进来想看看哪一条是他们的最佳表演时尤其如此。 即使影片不用视频剪辑,也常常要在视频技术公司把工作样片复制成3/4英寸录像带,随后在做一个大1/2带给制片厂主管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