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产生了许多变革,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应运而生。网络教学是以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互联网,运用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提供虚拟课堂,进行情景式教学,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在线学习。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距离实现教育理论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网络教学的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譬如,教学系统基本上是提供教学材料,材料丰富但归纳有限,或是注重归纳而细节欠缺;交互手段不够,学生课堂讨论(如BBS/QQ),因为没有现场控制机制,不能围绕重点进行;无法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一样的教学策略;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网络迷航,偏离学习目的;评价手段单一,基本用于区别对或错,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习者的反思和自我表现这一主动发展过程。
上述问题的出现,除了主观的认识与对待不足外,主要是由于技术的原因。网络化教学系统必须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知识结构来确定和调整教学策略,具有自动监控和激励功能,具备智能化。
人工智能(AI)领域的智能代理(Agent)能通过感知自身和环境中的信息自主学习,采取行动实现预定目标。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引入Agent机制,开发和应用基于代理的智能型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网络教育智能化的关键步骤。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智能代理(Agent)技术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过去的智能辅助教学(ICAI)主要强调辅助老师“教”,利用“学生模型”、“知识推理”和“教学决策”等模块,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所以ICAI也常常称之为ITS——智能指导系统)。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日益流行。这种理论强调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的智能不仅应体现在辅助老师“教”,而且应体现在辅助学生“学”。智能代理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取代ICAI(或ITS)而成为教学领域实现智能化的一种主流技术。这是因为智能代理不仅可以作教师代理,也可以作为学生代理,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代理,即Multiagents(多重代理)。
以下是智能代理的技术特点:
Agent定义由Wooldridge和Jennings在1995年提出,包括两个:弱定义——Agent是一个由代理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系统,具有自治性(autonomy)、社会能力(socialability)、反应性(reactivity)和能动性(pre-activeness)的特性;强定义——除具备弱定义的所有特性外,代理还具备一些人类特有的知识(knowledge)、信念(belief)、愿望(desire)、意图(intention)、协调(coordinate)、合作(cooperate)等因素。
Agent主要具备如下特征:
自治性,Agent运行时能对行为和状态作出某种决定,具有某种控制能力。
反应性,Agent能够感知操作环境的变化,并予以实时地反应。
社会性,Agent具有沟通和写作的能力。
能动性,Agent能够接受启发信息,主动向目标靠近。
Agent体系结构分为单Agent结构和多Agent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