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品出入库方式分析
概述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移动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批次指定等方法,下面通过实例说明这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业务分析(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不包括再后一种的出入库方式
资料:红星工厂2002年6月A商品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
6月1日 期初结存 150件 单价60元 计9000元 6月8日 销售 70件 6月15日 购进 100件 62元 计6200元 6月20日 销售 50件 6月24日 销售 90件 6月28日 购进 200件 68元 计13600元 6月30日 销售 60件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
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库存总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总成本)/(月初库存总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总数量)
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2002年 |
摘要 |
收入 |
发出 |
结存 |
月 |
日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6 |
1 |
期初结存 |
|
|
|
|
|
|
150 |
60 |
9000 |
|
8 |
销售 |
|
|
|
70 |
|
|
80 |
|
|
|
15 |
购进 |
100 |
62 |
6200 |
|
|
|
180 |
|
|
|
20 |
销售 |
|
|
|
50 |
|
|
130 |
|
|
|
24 |
销售 |
|
|
|
90 |
|
|
40 |
|
|
|
28 |
购进 |
200 |
68 |
13600 |
|
|
|
240 |
|
|
|
30 |
销售 |
|
|
|
60 |
|
|
180 |
|
11520 |
|
|
本期销售成本 |
|
|
|
270 |
64 |
17280 |
|
|
|
从表中可看出,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先进先出法基本相同,只是期末库存商品的结存单价为64元,据此计算出存货成本为11520元,本期销售成本为17280元。
移动加权平均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 仍以前例,第一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800+6200)/(80+100)=61.11(元) 第二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2444+13600)/(40+200)=66.85(元) 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各批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2002年 |
摘要 |
收入 |
发出 |
结存 |
月 |
日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6 |
1 |
期初结存 |
|
|
|
|
|
|
150 |
60 |
9000 |
|
8 |
销售 |
|
|
|
70 |
60 |
4200 |
80 |
60 |
4800 |
|
15 |
购进 |
100 |
62 |
6200 |
|
|
|
180 |
61.11 |
11000 |
|
20 |
销售 |
|
|
|
50 |
61.11 |
3056 |
130 |
61.11 |
7944 |
|
24 |
销售 |
|
|
|
90 |
61.11 |
5500 |
40 |
61.11 |
2444 |
|
28 |
购进 |
200 |
68 |
13600 |
|
|
|
240 |
66.85 |
16044 |
|
30 |
销售 |
|
|
|
60 |
66.85 |
4011 |
180 |
66.85 |
12033 |
|
|
本期销售成本 |
|
|
|
270 |
|
16767 |
|
|
|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随时提供存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量和金额,有利于对存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但这种方法,由于每次进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价,势必会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量。
先进先出
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 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下表。
2002年 |
摘要 |
收入 |
发出 |
结存 |
月 |
日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6 |
1 |
期初结存 |
|
|
|
|
|
|
150 |
60 |
9000 |
|
8 |
销售 |
|
|
|
70 |
60 |
4200 |
80 |
60 |
4800 |
|
15 |
购进 |
100 |
62 |
|
|
|
|
80 100 |
60 62 |
11000 |
|
20 |
销售 |
|
|
|
50 |
60 |
3000 |
30 100 |
60 62 |
8000 |
|
24 |
销售 |
|
|
|
30 60 |
60 62 |
1800 3720 |
40 |
62 |
2480 |
|
28 |
购进 |
200 |
68 |
13600 |
|
|
|
40 200 |
62 68 |
16080 |
|
30 |
销售 |
|
|
|
40 20 |
62 68 |
2480 1360 |
180 |
68 |
12240 |
|
|
本期销售成本 |
|
|
|
270 |
|
16560 |
|
|
|
后进先出
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假定“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因此,最先发出的存货应按最后购入的存货单价计算,而期末存货则按最先购入的存货的单价计算。
2002年 |
摘要 |
收入 |
发出 |
结存 |
月 |
日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数量 |
单价 |
金额 |
6 |
1 |
期初结存 |
|
|
|
|
|
|
150 |
60 |
9000 |
|
8 |
销售 |
|
|
|
70 |
60 |
4200 |
80 |
60 |
4800 |
|
15 |
购进 |
100 |
62 |
6200 |
|
|
|
80 100 |
60 62 |
11000 |
|
20 |
销售 |
|
|
|
50 |
62 |
3100 |
80 50 |
60 62 |
7900 |
|
24 |
销售 |
|
|
|
50 40 |
62 60 |
3100 2400 |
40 |
60 |
2400 |
|
28 |
购进 |
200 |
68 |
13600 |
|
|
|
40 200 |
60 68 |
16000 |
|
30 |
销售 |
|
|
|
60 |
68 |
4080 |
40 140 |
60 68 |
11920 |
|
|
本期销售成本 |
|
|
|
270 |
|
16880 |
|
|
|
实现处理
先进先出
库存项目
仓库 |
|
仓位 |
|
货品 |
|
批号/有效日期至/生产日期 |
|
批次 |
|
数量 |
|
单价 |
|
入库时间 |
|
入库处理
队列:入队(队尾)
新增入库货品库存信息,并填写入库时间
出库处理
队列:出队(队首)
以入库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出库(先入库的货品先出库)
成本处理
出库时直接计算成本
后进先出
库存项目
同-先进先出
入库处理
栈:压栈
新增入库货品库存信息,并填写入库时间
出库处理
栈:出栈
以入库时间的后先顺序进行出库(后入库的货品先出库)
成本处理
出库时直接计算成本
批次指定
库存项目
同-先进先出
入库处理
同-先进先出
出库处理
指定批次出库
成本处理
出库时直接计算
移动加权平均
库存项目
仓库 |
|
仓位 |
|
货品 |
|
批号/有效日期至/生产日期 |
|
数量 |
|
单价 |
|
入库处理
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
计算方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
出库处理
以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出库
成本处理
出库时直接计算成本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
库存项目
仓库 |
|
仓位 |
|
货品 |
|
批号/有效日期至/生产日期 |
|
本月期初数量 |
|
本月期初金额 |
|
本月入库数量 |
|
本月入库金额 |
|
本月出库数量 |
|
出入库明细项目
出/入库单号 |
|
出/入库单据类型 |
|
出/入库单据明细序号 |
|
货品 |
|
仓库 |
|
仓位 |
|
批号 |
|
入库数量 |
|
入库金额 |
|
出库数量 |
|
出库金额 |
出库金额由月结时,进行成本核算时填写 |
入库处理
入库时将入库数量及金额累加到本月入库数量、金额中。
将入库信息填写到出入库明细中
出库处理
出库时将出库数量累加到本月出库数量中。
将出库信息填写到出入库明细中。
成本处理
在每天月结时进行成本计算,并将成本填写各出库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