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 初始级 以个人主观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开发 可重复级 不存在组织范围的过程,利用已存在的项目管理实践和经验来开发 已定义级 有定义好的属于组织范围的过程,按照过程有效的进行开发 已管理级 可以对过程能力进行量化,根据量化来预测和控制一个项目的过程绩效 优化级 过程能力可控、可改进,并且可以以量化方式来评估改进
cuckburn认为人们在学习和掌握新技能中要经历三个阶段:Following,Detaching,Fluent。 Following: 这个阶段的成功标准是“至少它能工作”。当人们踏入新的技术领域,都希望有详细的指示说明,对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论而言,这意味着一本厚厚的详细的使用手册。 Detaching:突破框架阶段。人们会发现所用的过程有局限性,并开始在过程失效时寻找新的规则。发现各个过程在哪种情况下适用,在什么时候会失效。 Fluent:融会贯通阶段,是否遵循特定的技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他的知识经过上千次的思考和实践,已经变得综合、完整。问他是否在遵循一个特定的过程,他可能耸耸肩。
启发cuckbrun的是日本剑道中的“守、破、离”。 守,意味着保持、遵守。学生完全模仿所教的招式,一点不敢修改,也不试图去理解老是和学校所教的武术的基本原理。 学生何时从守发展到破是由教师来判断的,而不是学生。 破,它意味着突破框架。在破的阶段,学生必须反思他/她所学习的每件事的意义和目的。 离,意味着超越或胜过。必须能够进行富于原创性的思考,从背景知识上去发展属于自己的思想,并且检验。 ——节选自《敏捷软件开发》cuckburn
德赖弗斯兄弟,用开车的五阶段的例子来反对强人工智能,说明许多人类认知行为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遵照一套规则行事: 初学者(Novice) 处在最低技术水平的初学者,要在无景况的条件下学习如何开好车的一系列规则。他要学习以什么样的速度换档,学习在给定的速度下保持多大车距跟车才是安全的。这些规则不考虑驾车者对交通状况和天气条件等景况的感觉因素。 高一级初学者(Advanced beginner) 高一级初学者通过上路的实践经验,已学会辨别在无景况驾驶课程中不能客观描述的一些具体状况。例如,需要学会使用发动引擎,在景况条件下还要学会何时换档,学会识别某些不规则行为究竟是酒后驾车者所为,还是驾车者处在急躁情绪下的挑衅。 胜任者(Competence) 胜任者已开始超越初学者和高一级初学者循规蹈矩学到的东西,掌握了全面的驾车技巧。他或她不再乖乖地在规则所限的安全范围内开车,而是带着心中的一个明确的目标驾驶车辆。为达此目标,这位胜任者现在可以比通常更紧地跟车,比允许的速度开得更快,或者以其他方式违反最初所学的一些死板的规则。 熟练者(Proficiency) 处在熟练者水平的司机所作出的所有判断,都基于慎重的、有意识的选择。但是,一个熟练的司机下一步的行为和下一个判断,又是以对景况的“感觉”为基础的。这当中并没有反复思考,事情便自然发生了。例如,当熟练者驾车要转换到快车道时,他也许会本能地意识到边角有超车,于是便延缓了行动。这种本能反应也许正是驾车者对过去经历过的类似情形的经验提升,可在旁观者看来,这也许就是一种难以言明的“幸运推断”。不知为什么,熟练者就有着这种自然而然的领悟和“洞察”一种计划或策略的“本能”。 专家(Expent) 到了专家水平,就不会再把驾车当作自己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了,他或她不再担心下一步行为应该怎样,以及要作出什么决断。这时的司机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仅仅是带着车和经验开车的人,而是变成了自如地驾驶一辆汽车的人。因此专家水平的司机驾车有一种直觉,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他们既不是要解决问题,也不是要作出决断,只是正常工作而已。
网上广为流传的恋爱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共存。 这是热恋时期,情人不论何时何地总希望能腻在一起。 第二个阶段:反依赖。 等到情感稳定后,至少会有一方想要有多一点自己的时间作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 第三个阶段:独立。 这是第二个阶段的延续,要求更多独立自主的时间。 第四个阶段:共生。 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你的他(她)已经成为你最亲的人。你们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开创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你们在一起不会互相牵,而会互相成长。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通不过第二或第三阶段,而选择分手一途,这是非常可惜的。 孔子这样描述自己成长的阶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这样描述处于不同阶段的人所能达到和交流的限度: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当年修习传授的六艺中就有“御”和“射”,不知道是否从掌握这些技术的过程中得到过类似前面学习开车的启发。
而孔子的弟子这样描述他感到的老师处于不同阶段的差距,当老师就着他的水平来交流时还可以跟上,但是真的按自己的节奏来了,他就完全不能掌握了: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不过这是出自道家经典《庄子》的演绎,后面所说的“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未免有点生而知之的神秘主意色彩,与孔子的不辍进取的精神有悖了。
另一位道家思想家列子这样描述自己从学的历程: 子列子学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 五年之后,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颜而笑。 七年之后,从心之所 念,更无是非;从口之所言,更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外内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无不同。心凝形释,骨肉者融;不觉形 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斯而已。则理无所隐矣。 ——《列子 仲尼第四》
这段话后来被改写为描述大学生活: 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 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很多人爱引用的禅语,比如: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可惜的是,大部分说这些话的人,脚踏实地掌握一门技术的诚意已经全无,只剩下一点文字游戏的机巧,和浮在半空的自高身价。却不知连上路都还没上。
温博格用他玩弹子球游戏的经历说明如何成长
粗略模型:熟能生巧 如果你在过去40多年里选择几个时间点来测试我玩弹子球游戏的水平,你会得到如图4-1所示的结果。
 ……在40多年的时间里每天都坚持练习,你就能稳步的提高你的弹子球技术。 ……毫无疑问,练习有助于水平的提高,但这不是全部,……
细化的发展模型:跳跃 ……当我用更准确的数据绘图时,我得到一幅完全不同的画。
 ……大部分的进步来自于从一个高原阶段到另一个高原阶段的突然飞跃。…… ……我得分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意识到当场上有3个球时我的得分能以很快的速度增长。 但是,没有一定量的练习我不可能有3个球同时在场上的机会。…… ……花时间去掌握技巧,但不要忘记寻找更好的打法。
更加精确的模型:低谷 “寻找更好的打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你必须放弃那些你已经运用的很好的打法。
 图4-3描述了一个更为精确的成长理论。高原阶段是存在的,但你不是在跳跃而是在攀登。为了攀登到新的高度,你必须离开原有的立足点,舍弃你擅长的东西,并且还有可能要滑落到低谷。如果你不舍得放弃你擅长的东西,那么你会继续缓慢的进步,但永远达不到新的高度。
高原——低谷模式不仅描述了一种循环,而且描述了一种元循环——循环的循环,一种螺旋状的循环,正如带格纹的鹦鹉螺。每当我战胜了又一个低谷,我不仅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原,而且在向“元高原”前进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几步,也就是说把握住了成长过程本身。我是在学新的计算机语言,但更多的,是在学如何学新的计算机语言。 ——《成为技术领导者》 第四章 领导者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温博格不仅描述了从遵守到超越的循环,更仔细的描述了这种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所谓突破,并不是那么轻轻松松的飞升,而是需要付出勇气,作出割舍的决断。 我们不是在跳跃,而是在攀登。
呵呵,最后还是来一个笑话吧。 纪晓岚(大概是他吧)这样评价文章的成熟度。 他给一个学生批语“放狗屁”,学生很委屈来找他,他却说,这可是最高的等级了: 第一级:放狗屁。说明作者是人,只是不小心放了个狗屁。 第二级:狗放屁。那么作者已经成了狗了,不过这个狗还好,只是偶尔放屁。 第三级:放屁狗。这个狗再没什么本事了,唯一做的就是放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