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phi.NET 内部实现分析(2)
Unit类中剩下三个方法$WakeUp()由Delphi.NET内部使用;Finalization()完成 类似Delphi单元中finalization节的功能;最后一个HelloWorld()函数也是自动生成, 使用Unit类所在名字空间名称命名,如这里的HelloWorld,完成类似Delphi单元中 initialization节的功能,如在.dpr中则完成begin end.之间的程序功能。 从CLR角度来看,在载入Delphi.NET编译的配件后,通过Metadata定位到缺省指向的类 调用类的静态构造函数(即本例中的HelloWorld.Unit..cctor()函数),调用类的Main函数 (即本例中的HelloWorld.Unit.HelloWorld()方法)。
在程序入口类的静态构造函数.cctor中,要完成挂接Unit析构函数(本例中 HelloWorld.Unit.Finalization()函数)到系统一级终结调用列表上的工作。 HelloWorld.Unit..cctor中的伪代码如下
unit HelloWorld
type Unit = class procedure .cctor(); proceudre HelloWorld(); ...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Unit..cctor(); begin Borland.Delphi.System.Unit._AddFinalization( new Borland.Delphi.System._FinalizeHandler( null, HelloWorld.Unit.Finalization));
HelloWorld.Unit.HelloWorld(); end; HelloWorld.Unit.Finalization方法是HelloWorld.Unit类的finalization节 代码所在,用于在单元卸载时析构;Borland.Delphi.System._FinalizeHandler是 Borland.Delphi.System单元中定义的一个事件委托类型(Delegate); Borland.Delphi.System.Unit._AddFinalization则是Borland.Delphi.System单元 的一个全局函数_AddFinalization。
在Borland.Delphi.System单元中可以看到其实现代码 //-----------------------------------------Borland.Delphi.System.pas-- type _FinalizeHandler = procedure of object;
var OnProcessExit: _FinalizeHandler;
procedure _AddFinalization(f: _FinalizeHandler); begin OnProcessExit := _FinalizeHandler(System.Delegate.Combine( System.Delegate(@f), System.Delegate(@OnProcessExit))); end;
{$IF SimpleFinalizer} type TFinalObject = class public procedure Finalize; override; end;
procedure TFinalObject.Finalize; begin OnProcessExit; inherited; end;
{$ELSE} procedure ProcessExitHook(sender: System.Object; eventArgs: System.EventArgs); begin OnProcessExit; end; {$IFEND}
{$IF SimpleFinalizer} var _GlobalFinalObject: TObject; {$IFEND}
initialization {$IF SimpleFinalizer} {$MESSAGE WARN 'Using simple finalizer'} _GlobalFinalObject := TFinalObject.Create; {$ELSE} System.AppDomain.CurrentDomain.add_ProcessExit(ProcessExitHook); // System.AppDomain.CurrentDomain.add_ProcessExit( // System.EventHandler.Create(nil, IntPtr(@ProcessExitHook))); {$IFEND} //-----------------------------------------Borland.Delphi.System.pas-- 首先事件委托类型_FinalizeHandler的定义,和Delphi中定义类成员函数指针语法相同。 在Delphi中,此类指针实现上是以一个TMethod结构存在的,分别保存对象实例和成员函数的指针, 这与普通C/C++语言中的函数指针大相径庭。 //-----------------------------------------System.pas-- TMethod = record Code, Data: Pointer; end; //-----------------------------------------System.pas-- 而在CLR中事件的实现与Delphi非常类似(毕竟是同一个人设计的:),只不过用类包装了一下罢了, 具体讲解参见牛人Jeffrey Richter的《MS .NET Framework 程序设计》一书。 因此在Delphi.NET中对事件处理函数的定义可以原封不动。 与Delphi不同的是,CLR中的Deltegate可以同时由多个处理函数订阅,在C#一类直接支持事件的 语言中直接表述为 OnProcessExit += new _FinalizeHandler(...) 即可,而在Delphi.NET中 只好用_AddFinalization函数中这类精确的函数调用,希望Borland能在以后给Delphi.NET加上类似 C#语言中的表述语法,这样跟清晰明了一些,要是有运算符重载就跟爽了,反正底层都是用CLR实现。 接着Delphi.NET提供了两种实现单元一级finalization功能的方法 定义SimpleFinalizer的话,就使用较为简单的方法,直接由_GlobalFinalObject对象管理生命周期。 因为_GlobalFinalObject对象是一个全局对象,其生命期贯串整个程序,当其被释放时整个程序也就结束了。 而TFinalObject重载了Finalize方法,此方法如果被重载,则GC 垃圾回收在释放对象之前,会调用此方法。 这样就保证所有单元的finalization节在Borland.Delphi.System单元卸载之前,通过注册的析构事件 OnProcessExit被依次调用。 如果不定义SimpleFinalizer的话,则使用较复杂的方法。通过ProcessExitHook函数挂接到当前 AppDomain 应用程序域的进程结束事件上,在进程结束之前依次调用。
在挂接完析构处理函数后,.cctor会调用HelloWorld()指向单元初始化代码或程序执行代码。 如在本例中调用HelloWorld.Unit.HelloWorld()函数
public static void HelloWorld() { Borland.Delphi.System.Unit.$WakeUp(); Borland.Delphi.System.Unit._WriteLn( Borland.Delphi.System.Unit._Write0WString( Borland.Delphi.System.Unit.Output, "Hello Delphi!")); Borland.Delphi.System.Unit.__IOTest(); }
前后的$WakeUp()和__IOTest()分别负责唤醒和IO测试,目前没有什么作用。 中间的代码就是Writeln('Hello Delphi!');这行代码的实现,等我们具体解析 Borland.Delphi.System单元时再作评述。
1.3 类的实现
在分析了一个最简单的Delphi.NET程序后,我们来看看复杂一些的例子。 这个例子中定义了一个TDemo类,完成和上个例子相同的功能,只不过在类中完成。
//-----------------------------------------HelloWorld2.dpr-- Program HelloWorld;
{$APPTYPE CONSOLE}
type TDemo = class public procedure Hello; end;
{ TMemo }
procedure TDemo.Hello; begin Writeln('Hello Delphi!'); end;
begin TDemo.Create.Hello; end. //-----------------------------------------HelloWorld2.dpr--
用ILDASM打开HelloWorld2.exe,可以发现在HelloWorld名字空间中增加了 一个TDemo类,HelloWorld.Unit.HelloWorld()函数中的代码也改为了
public static void HelloWorld() { Borland.Delphi.System.Unit.$WakeUp(); new HelloWorld.TDemo().Hello(); }
接着我们来看看TDemo这个类的实现。 我们会发现TDemo是直接从System.Object类继承出来的。 在传统的Delphi语言中,如果在定义一个类的时候不显式指定其父类,则隐式将其父类 指定为TObject类;而在Delphi.NET中,因为要让系统架构融入CLR的标准类库的架构中, 不可能再为Delphi.NET定义一套继承树,所以所有TObject都变为了System.Object。 为最大限度兼容原有代码中的TObject,Delphi.NET中引入了class helper这个重要概念。 class helper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妥协,它允许用户向现有类树的结点 从外部添加新功能,但限定不能增加数据成员。因为Borland要将其VCL架构移植到CLR的BCL上, 虽然BCL和VCL结构上非常类似(本来就是一个人设计的),但从名字到功能都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而Borland没有BCL的源代码,M$也不可能允许其它厂商修改其源代码。这就造成了Borland的悖论, 要在无法修改BCL架构的情况下修改其架构来支持VCL,呵呵。 妥协的结果就是class helper这种补丁语法的出现。 之所以说是补丁语法,是因为class helper允许在不修改现有类的基础上,将新功能添加到其上。 而class helper又限定不能增加数据成员,这样就不会因为改变原有类的物理结构导致程序变动。 这样的效果形象地说来就是给原有类打上一个补丁,让原有的BCL的类无论看上去还是使用起来都很像 VCL的对应类。 例如在Delphi.NET中,TObject类型实际上就是System.Object的一个别名。 而TObjectHelper作为TObject的补丁,为TObject提供兼容VCL中TObject的函数, 这些函数实现上都是通过System.Object的方法完成的,只是名字和用法不同。 //-----------------------------------------Borland.Delphi.System.pas-- type TObject = System.Object;
TObjectHelper = class helper for TObject procedure Free; function ClassType: TClass; class function ClassName: string; class function ClassNameIs(const Name: string): Boolean; class function ClassParent: TClass; class function ClassInfo: TObject; class function InheritsFrom(AClass: TClass): Boolean; class function MethodAddress(const Name: string): TObject; class function SystemType: System.Type; function FieldAddress(const Name: string): TObject; procedure Dispatch(var Message); end; //-----------------------------------------Borland.Delphi.System.pas-- 这样一来,Borland就简洁但并不完美的解决了这个悖论。不过可以预见,这种语法的出现, 必将在将来引发激烈的争论,因为无论如何,这种语法事实上冲击了OO设计思想的纯洁性。 后面我们分析Borland.Delphi.System单元时再详细讨论class helper的使用方法。 在TDemo类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名为@MetaTDemo的嵌套子类。 在Delphi中,每个类都有一个对应的元类 MetaClass,可以通过class of TMyClass定义 TMyClass的元类类型来访问,也可以从类方法中直接通过Self指针访问。元类在实现上就是在 此类对象所共有的VMT表。 而在Delphi.NET中,类的内存布局不再由Delphi完全控制,不大可能将VMT再绑定到每个对象上。 所以Borland通过一个以"@Meta+类名"作为类名称的嵌套子类来表示此类的元类。如TDemo的元类是 TDemo.@MetaTDemo类,从Borland.Delphi.System._TClass类继承出来。 //-----------------------------------------Borland.Delphi.System.pas-- _TClass = class;
TClass = class of TObject;
_TClass = class protected FInstanceType: System.RuntimeTypeHandle; FClassParent: _TClass; public constructor Create; overload; constructor Create(ATypeHandle: System.RuntimeTypeHandle); overload; constructor Create(AType: System.Type); overload; function ClassParent: TClass; virtual; end;
TClassHelperBase = class(TObject) public FInstance: TObject; end; //-----------------------------------------Borland.Delphi.System.pas-- 所有的元类如TDemo.@MetaTDemo类,都是继承自_TClass类,并使用类似TClassHelperBase的实现。 如TDemo.@MetaTDemo类就是以类似这样的伪代码定义的,只不过FInstance是静态成员变量
TDemo = class(TObject) public @MetaTDemo = class(_TClass) public FInstance: TObject; // static
class constructor StaticCreate; constructor Create;
... end;
class constructor [email protected]; begin FInstance := @MetaTDemo.Create; // normal constructor end;
constructor [email protected]; begin inherited;
inherited FInstanceType := token of HelloWorld.TDemo; end;
在@MetaTDemo的静态构造函数中,将@MetaTDemo.FInstance初始化为自身的实例; 在@MetaTDemo的构造函数中,将其表示类的Token放入_TClass.FInstanceType中, 我们后面分析Borland.Delphi.System单元时再详细解释。
这一小节我们大概了解了Delphi.NET是如何为原有Delphi类在源代码一级提供兼容性的, 分析了class helper和元类 MetaClass的实现原理。下一节我们将开始分析Delphi.NET的 核心单元Borland.Delphi.System,了解Delphi的基于TObject的单根结构是如何映射到 CLR的FCL基于System.Object的单根结构上,并看看几个我们熟悉的TObject方法的实现, 了解Delphi和Delphi.NET在类的内存布局上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