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nows NT4.0无盘工作站的用户管理
一、安装
在安装NT无盘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用户注意的: 1.在安装NT服务器时一定要使用NTFS分区格式而不能使用FAT分区格式,因为NT服务器的很多安全特性是靠NTFS文件系统来完成的,如果使用FAT文件格式,则很多安全特性无法实现。 2.10M网络的流量问题,在安装NT无盘的环境下,如果工作站同时开机(学校上机的主要特征),每一10M网段上最好不要超过12台工作站(指DOS,Win 95另议),如果工作站数量超过这个数字,则在工作站开机时有些工作站就无法登录。建议在服务器上多加一至三块网卡,每一网卡为一个网段,如果数量更大的话建议在服务器上安装100M网卡,连100M/10M交换HUB,然后再连普通HUB这样每100M网段可以连接的机器数量可达100台左右。 3.在安装RPL服务时,建议将RPL目录不要放在Windows NT子目下,而是放在另一个逻辑盘上,否则无盘用户可以无限制地向服务器拷贝文件,从而导致服务器上磁盘很快就用光了。
二、映射盘C的目录体系的构建
NT的RPL工作站在开机时要利用各启动的配置文件中的FIT文件来构造C:盘的内容。一般是先把需要的软件拷贝到RPLFILES\BINFILES目录下,在RPLFILES\PROFILES\配置名\下建立相应的子目录,然后在相应的FIT文件中作设置,使得BINFILES下的目录PROFILES的目录有一个对应,另外还要对需要特殊设置的文件作说明,使它们与各工作站机器目录上的文件作对应。如果应用软件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自动建立各种记录文件,那么至此就完成了;如果不是的话,如TT软件在启动时必须找到TT.HIS文件,那么就将TT.HIS拷贝到RPLFILES\MACHINES\工作站名目录去。 BINFILES目录举例: 驱动器 D 中的卷没有卷标。 卷的序列号是 3CEA-C36A D:\rpl\RPLFILES\BINFILES 的目录
配置文件目录举例: 驱动器 C 中的卷没有卷标。 卷的序列号是 3CEA-C36A D:\rpl\RPLFILES\PROFILES\COMDA 的目录
FIT文件举例及说明: C:\WIN (BINFILES)\PWINDOWS C:\ZHIFA (BINFILES)\ZH C:\WBG (BINFILES)\WBG C:\UCDOS (BINFILES)\UCDOS C:\CCED (BINFILES)\CCED C:\FOXBASE (BINFILES)\FoxBASE C:\DOSCAI (BINFILES)\DOSCAI 以上是共享目录,下表是各工作站独立使用的文件:
三、软件的安装与设置
1.Windows 3.2的安装与设置: ①将Windows 3.2的全部文件安装到WIN子目录,用SETUP/A。 ②设置autoexec.bat中的PATH加入C:\WIN并且要放在最前面,否则在使用Windows时出错。 ③在各工作站上,用SETUP/N安装。 2.UCDOS 7.0的安装及设置: ①安装网络版UCDOS 7.0不承认C:盘为网络盘,可以先映射D盘及E盘分别进行安装UCDOS7.0然后用FC比较RD16.COM和KNL.COM就可以发现各有一字节的不同,都是代表着安装的盘符,比较以后用DEBUG可以轻易的将其修改为C:盘,然后在服务器上将UCDOS拷贝到RPLFILES\BINFILES\UCDOS目录即可。 ②智能全拼的设置,安装完成后智能拼音不能使用记忆词组,将PY.USR的权限中RPLUSER读取变为改写即可正常使用。 ③邮政信息(POST.DAT)、名片管理(CARD.DAT)、闹钟服务在安装完成后不能进入,只要将以上文件的权限改为读写即可。 ④WPS的使用需要将WPS.OV1的权限改为读写才可以使用。 3.CCED的使用: ①安装必须选用5.18版,才可以安装,但是这个版本不支持NT无盘的网络注册,因此只能用于教学环境,建议将CCED在PATH中设置在UCDOS之前; ②默认设置的更改,必须以管理员身份登录方可更改,并且要求不能有其它人正在使用CCED; ③DEMO程序的更改。将ccedlt 7 DEMO\%1.dem ccedkey.tmp Y 3改为ccedlt 7 c:\cced\DEMO\%1.dem ccedkey.tmp Y 3。 4.内存的优化管理,请见实例。 DEVICE=C:\DOS\HIMEM.SYS /TESTMEM:OFF DEVICE=C:\DOS\EMM386.EXE NOEMS X=9380-9FFF I=CC00-F7FF DOS=HIGH,UMB
四、大量用户的管理
Windows NT无盘提供的是其于工作站的安全,每一台机器中都只有一个DATA子目录是具有全部权限的,这就造成了多个人员使用一个工作目录,于是互相删除文件就成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实践中笔者觉得以下几个方法是比较可行的。 1.多重FIT文件与AT命令相结合。 ①为了让多个用户在使用同一台计算机时不互相删除文件,则最好是每一个用户有一个独立的工作目录,这个设置可以在FIT文件中完成,我们为每一个班级(组)设置一个FIT文件规定DATA目录的映射,而在NT无盘环境下不允许另外建立RPL目录的映射,并且用户不能看到其他用户的DATA目录,因此数据是安全的; ②为每一个FIT文件建立一个批处理,作用是将班级(组)的FIT文件拷贝成DOS622.FIT; ③在服务器的管理器中启动调度服务(Schedule)并把启动的方式改为自动; ④在命令提示符下,用AT命令注定各批处理程序的执行时间,如:“AT 8:00 /every: M C:\301”。 在每个星期一的8:00执行C:\301.BAT,其它类推。关于AT命令的详细说明请参阅Windows NT的帮助。 2.设置多个用户账号给每个用户分配目录,开机时输入相应用户名,然后再手工映射目录到一逻辑盘。 以上说明供各单位在使用Windows NT时作为参考,如有什么具体问题可来信联系。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