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管家 Wang Yang 今天下午,当我面对这一大堆CD大发脾气的时候,我还没有这位新的“唱片管家”。我的一张珍藏数年的竖琴极品又找不到了,因为我已经忘记借给谁了。恰好,一位朋友带来了Keep it Compact—目前最红的唱片管家。 第一眼看到它的界面,我就相信我已经找到我的管家了。3段式的布局、有特色的快捷按钮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软件的标志。左段为树状的结构目录,右上段为相应的内容,完全是Windows 95的资源管理器风格,甚至工具条上的三个按钮都让我感到如此的熟悉、亲切。右下段中显示了唱片的封面和简短的乐评。缺省的组织方式是按照作曲家和艺人排列,每个艺人下可以记录若干个专辑,而且可以分别记录双盘和多盘的专辑;当然也可以按照音乐类型或唱片品牌等组织我的收藏,只要在工具条中的下拉列表中指定相应的过滤方式。为了管理和欣赏并行,“他”还可以定义一个外部CD播放器,只要点一下快捷键,就可以播放选中的CD了。 我最关心的还是唱片管家到底能管哪些信息,而按下编辑键后我傻了。分为七大栏目30多项内容的管理中心好像把每一张普通的唱片都当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详细记录着每一个细节。主栏目内可以记录唱片标题、发行时间、收藏序号、作曲家、艺人、指挥、乐队、独奏、唱片公司及发行号等,而格式一栏比较有特色,可以从列表中选择这张专辑是CD还是LD、DVD、CD-ROM、MD、VIDEO,甚至还是7英寸、10英寸、12英寸唱片的选项。 音轨栏目内以树状显示唱片的每一曲目,可以编辑每一曲目的标题、时间长度、作曲等。录音栏目中可以记录唱片的录音室、录音师、制作人、录音时间、录音格式等,其中录音格式包括AAD、ADD、DAD、DDD等,而录音时间项中的小图标会弹出一个小巧的年历,可以很方便地选中录音日期,标记本专辑是单曲还是现场录音,如果是现场还可以记录演唱会的名字。 个人栏目中可以记录音乐的类型、唱片的所有人、现在的去向(这个选项对我这种经常把唱片借给别人又忘了借给谁的人非常有用)、购买的日期、地点、价格,“他”还提供了一个对唱片评价的选项,只要拖动浮标就可以定义我对这张唱片的喜欢程度。 封面栏目是我比较欣赏的,可以将唱片的封面扫描成JPG、GIF、BMP、PCX格式的图形引入,也可以到唱片公司的主页下载,这样我的收藏宝箱就是图文并茂了。 评价栏目可以填入简短的乐评或是自己的见解,朋友们在浏览我的收藏时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的。用户定义栏目为了用户查找自己的唱片方便提供了用户定义的查询帮助信息。可以在这些项目中选择哪些显示在收藏列表中,同时可以根据每一项排序等。为了快速在收藏中找到需要的专辑,我还可以根据这些选项定义一个详细的过滤器,“他”会帮我找到满足条件的所有CD。如果对这些项目的名称不满意,我还可以定义它们的名字,甚至中文名字。 如此众多的信息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要把每一张专辑的信息手工输入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唱片管家提供了几种引入唱片数据的方法。首先可以到网上的CD数据管理中心下载一个CD数据库,这里记录了全世界上万张唱片的数据,然后把我的CD放入光驱,“他”可以读取CD盘号并在本地数据库中查找,自动引入这张专辑的所有信息;另外“他”还可以引入Windows的CD Player中记录的,或是支持网络查询的CD Valet中的信息。当我建立好自己的数据库时,也可以把信息传给CD Player或是CDValet,或把所有信息以文本或HTML格式输出。“他”还能够为我的收藏作一个精确的统计,告诉我一共收集了多少CD、共多少曲目、平均每张专辑的时间、总共播放时间、总共的价值等等,还可以将这些信息打印出来。“他”还支持多个数据库的管理、浏览,我的朋友也有一大堆收藏,我要劝他也用这个电子唱片管家,因为我们可以彼此交换数据库,通过唱片管家打开,就可以浏览对方的收藏了,选中自己想听的,再彼此交换唱片。 我是一个音乐迷,真不敢想象唱片管家的出现将给我的音乐欣赏带来怎样的变化。由于“他”是一个共享软件,请到http://www.xs4all.nl/~alwinh/KiC下载“他”的最新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