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错过人生的下一次机会

    莫错过人生的下一次机会 

     ■阿 枫 

  几乎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渴望再有 
机会做自己一直想干而又因种种缘故未能尝试的事情。然 
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却又难以下决心去奋力争取,好让 
梦想成真。这是因为经常会有人向我们泼冷水,说我们会 
失败,结果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胆小。其实,我们应当扪心 
自问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是我会不会失败,而是我有希望 
获得何种程度的成功。 
  我们怎么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出现转机呢?怎样才能 
使自己看到一生中的下次机会并及时采取行动呢?下面是一 
些专家和曾经在这方面有过深刻体会的成功人士的几点结 
论—— 
1:正视你的梦想 

  查理·巴索蒂从小就喜欢画漫画,并憧憬自己长 
大后能当个漫画家。但在成年之后,他发现画漫画根本就 
算不上一种真正的职业,于是便到一所弱智儿童学校去找 
了份工作,而仅仅把画漫画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 
  殊不知,这所学校的校长却非常欣赏查理的漫画 
作品,并且主动借钱给他,建议他亲自去纽约,向各大杂 
志的编辑展示自己创作的漫画。《万象》杂志采用了查理 
的一些漫画的构思,他欣喜若狂地回到家乡得克萨斯州修 
改作品,画技有了很大的长进。从此,查理·巴索蒂一发 
而不可收,佳作迭出,成了颇有名气的漫画家,著名的 
《纽约人》杂志、《今日美国报》等媒体经常刊登他的漫 
画。 
2:别害怕太晚 
  埃尔·柯勒等待人生的下一次机会足足等了30 
年。19岁那年进入商学院学习时,他就喜欢商品推销这门 
课。然而,他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大萧条时期,不得已只好 
到一家食品公司从事订货工作。许多年来,他一直盼望去 
销售部门,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直到他53岁那年,埃尔 
决心实现自己早年的理想,于是主动申请要求退休。他 
说:“我早就应该做推销方面的事——尽管如此,至少我 
没有永远蹉跎。”而今,埃尔虽然已经年逾古稀,却仍在 
替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由他负责的客户不下500个。 
  著名老年问题专家、美国西北大学教育及社会学 
教授贝里斯·纽古顿说:“30年前,人们大都可以预料到 
自己一生中某个阶段的情况。但是,现今成规已经被逐渐 
打破,生活周期的变动性大得多了。无论在什么年岁,每 
个人都比以前更容易作出改变。” 
3:循序渐进 
  约翰·拉布尔中学时代曾是游泳好手,同学们对 
他钦佩不已。跟所有的年轻游泳好手一样,他梦寐以求地 
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去参加奥运会,与世界上一流的游泳健 
儿争个高低。1984年夏天,他一边观看电视转播的奥运会 
比赛实况,一边盘算自己如何才能成为奥运选手。他想: 
自己必须在4年内将成绩缩短4秒,如此才有资格参赛。他 
算了一下,每年训练10个月,每月将成绩缩短十分之一 
秒,4年后就能够缩短4秒而参加1988年的奥运会了。功夫 
不负有心人,4年后,他的梦想果然变成了现实。 
  弗吉尼亚州联合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史蒂文·里希 
教授指出:“将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以实现的部分,不但 
能增加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能减少付出的代价。” 
4:有得必有失 
  很久以前,有人曾告诉我:只要你肯下大力气, 
想得到的总会得到——但是你不能指望在同一时间内拥有 
一切。你必须明白,在任何降临而来的下次机会中,都要 
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常常还会作出牺牲。 
  唐恩·坎贝尔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家中在夕文 
法尼亚州赫涅瀑布城殡仪馆的生意。可是,他却一直梦想 
着从事出版业。10年后,他请弟弟来替自己经营生意,自 
己则进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攻读。毕业后,唐恩全力投 
身媒体及广告工作,并自行出版商业新闻通讯。谈及个中 
的甘苦时,他承认:“起初我不得不靠借钱来完成学业, 
后来出版刊物和广告工作的收入也不如经营殡仪馆多,但 
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使自己成了一位快乐的人。” 
  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阿伦·马纳特建议:“你应 
将心目中考虑面临的下一次机会所能引起的短期和长期的 
后果,一一列举出来,决定哪些是好的结果,哪些是不好 
的后果。然后权衡其中的得与失,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忍受 
那些不利的后果,这样可以帮助你免遭失败。” 
  在人生,机会并非只有一次,要善于抓住下一次机 
会。你只要有识别这种机会的能力,有采取行动的决心, 
有坚持不懈追求的毅力,勇敢地进行新的尝试,不气馁不 
认输,不限制自己,便可将失败化为成功,实现人生的重 
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