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sese() 
整理人: bsese(2000-01-26 14:20:29), 站内信件
 | 
 
 
               视星等与绝对星等
 
                    包学行
                 [email protected]
 
   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二千年前把用肉眼可见的星按亮
 度分为六等,最亮的星称为 1 等星,肉眼刚能看见的星为 6
 等星,其它星按亮度内插。后人沿用了这套星系统,并经仪器
 的检验加以精密化,规定:
 
   1 勒克司(即 1 米烛光 )的视星等 V = -13.98,  (1)
   星等相差 5 等,亮度相差 100 倍,即星每等增加 1等,
 亮度变暗 100^(1/5) = 2.512 倍。
 
   上述定义的是视星等V,它反映了观测到天体的亮度,为
 反映天体的真亮度,必须把天体等价“移到”相同的距离处时
 的视星等来反映,规定:
 
   把天体等价“移到”10 秒差距处的视星等为绝对星等 M。
 
   以上的视星等定义是对可见光定义的,因此上述的绝对星
 等,应更明确地称为目视绝对星等,并用 Mv 表示它。目视星
 等与目视绝对星等的关系为
 
   Mv = V +  5 - 5log r,               (2) 
 
 (2)式中 log 为以 10 为底的对数,r 为以秒差距为单位的天
 体距离( 1 秒差距 = 3.261633 光年)。
 
   但天体的辐射除可见光外还有其它波段的辐射,为了较全面
 地反映恒星的辐射在光学观测中使用了一套 UBV 系统,
     在 UBV 系统中,U 为紫外视星等 B 为蓝的视星等,V 为
 目视的视星等。对应于地也有蓝的绝对星等与紫外的绝对星等分
 别为
 
   Mb = B +  5 - 5log r,               (3) 
   Mu = U +  5 - 5log r.               (4)
 
   ( 注:Mv、Mb、Mu 通常的习惯写法是 M 加一大写字母的
 足标,但用文本形式只能如此表示。)
   Mv、Mb、Mu 也只反应一个天体在三个不同频段的辐射,并
 没有包括所有的辐射,一个热辐射星体表面的总辐射流F,应为对
 各个频段辐射流积分的总和,知道了星体总辐射流F与半径R后可
 根据热体辐射定律推出该星体的表面温度,通常称有效温度。
   但对一个已知有黑体辐射特性的恒星的辐射,可通过这三个
 频段的Mv、Mb、Mu 值而推出热辐射的色温度 Tc,色温度 Tc 可
 由下式(参见《物理量与天体物理量》P245)
 
   B - V = ( 7300 / Tc ) - 0.60,              (5)
 
 推得,即
 
   Tc = 7300 / ( B - V + 0.60 ),              (6)
 
 我们可近似认为
 
     有效温度≈Tc,
 
 因此从色温度 Tc 推出恒星的热绝对星等
 
    Mbol = 42.36 - 10logTc - 5log(R/太阳半径).    (7)
 
 
 
 (因文方式表示公式不直观,本文的html格式可见
   文摘出处“微星哥们”主页
   http://www.my169.com/~b77/twzs/twzs002.html )
 
  -- --------------------------------------
 o (转贴请连同标题与作者名一起转贴) o
 o           bsese(b77 行)            o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0.26.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