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asper_chen()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1-18 11:02:26), 站内信件
 | 
 
 
http://myscience.yeah.net
 
 MyScience网1月21日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蝴蝶是一种只在白天活动的昆虫,并且对它们的听 力系
 统研究甚少。而加拿大的科学家们最近在一种出没于夜间的蝴蝶身上发现了耳朵 
 ,并通过研究猜测,蝴蝶事实上是在进化过程中“迫于蝙蝠的压力”而选择了在 
 白天活动。
   在巴拿马的巴罗科罗拉多岛上,有一种非常特殊的Marcosoma heliconiaria 
 科蝴蝶。与一般蝴蝶只在白天活动所不同的是,这种蝴蝶在夜间出没。加拿大加 
 利顿大学的杰恩·亚克博士和多伦多大学的詹姆士·富拉德教授对这种蝴蝶进行 
 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蝴蝶有耳朵,并且正是依靠它们的耳朵,这些蝴蝶可以避 
 开蝙蝠的嘴巴。
   科学家们发现,新发现的蝴蝶的耳朵位于这些昆虫的前翼上。从外观上看, 
 这些耳朵就像是兔子的耳朵:它们有非常小的耳膜,但却延伸得很长,有一个较 
 大的空腔。“这对于昆虫而言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耳朵。"富拉德教授说,"它类似 
 于蛾子的耳朵,但却肯定要更加复杂。”
   这些耳朵可以感知蝙蝠用来搜寻食物并定位的超声波,并且在辨明蝙蝠后就 
 会躲避开去。研究人员证实了蝴蝶是如何通过对超声波的强烈感应而躲避蝙蝠的 
 “抓捕”的:当它们收到类似的超声波刺激后,这些昆虫就加速飞行,进行急剧 
 俯冲或攀升,向下或向上以盘旋飞行或水平飞行的方式避开蝙蝠的猎食。
   这种耳朵对于蛾子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它们借助于它来在夜间飞行。但在 
 此之前,没有人能够证明蝴蝶也有类似的功能。而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亚克博士和富拉德教授发表文章说,他们的这项新发现可能会有助于我们揭开 
 蝴蝶的进化之谜。
   化石记录显示,蝴蝶是从蛾子进化而来的,并成为在白天飞行的昆虫。而在 
 大致同期,蝙蝠却成为具有一对大耳朵并且能够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觅食的夜间飞 
 行动物。研究人员推测,也许在5千万年前,蝴蝶之所以开始在白天飞行,正是 
 为了躲避蝙蝠的觅食。因为如同富拉德教授所说,蝙蝠在当时是为数众多并且非 
 常重要的一种夜间掠食动物。它们一定给其它在同一时间段内觅食的动物以非常 
 大的进化压力。“蝴蝶,实际上是由蝙蝠‘创造’出来的。”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蝴蝶很可能是现代所有蝴蝶的共同祖先。但是目前尚无 
 法确切证实。富拉德教授说道:“要么这是一种在夜间活动的蝴蝶,要么是另一 
 种原始昆虫的后裔。也许这另一种的原始昆虫有耳朵,而蝴蝶却并非是被蝙蝠从 
 夜晚赶到白天的。”然而尽管这样,富拉德教授仍然倾向于认为"蝙蝠对于在白天 
 活动的蝴蝶而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完)
 
 
 -- ※ 修改:.jasper_chen 于 Jan 21 01:34:44 修改本文.[FROM: 202.106.7.94]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6.7.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