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77() 
整理人: bsese(2000-07-10 02:22:27), 站内信件
 | 
 
 
         光子的波特性与光子的频率红移
 
                   包学行
 
     在地面实验早就发现了光子不但具有粒子特性,而且还具有波动
 特性,在宇宙空间又发现越远星系发出的光其频率红移就越大,这二
 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作者认为二者产生于同一原因。
     因为波粒二重性不仅光子有,而且任何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重
 性,任何一个微观粒子都具有质量m,光子的质量
                       m = hf / (cc) ,                                          (1)
 上式(1)中 h 为普朗克常数,f 为光子的频率,cc 表示光速 c 的平
 方。实验表明上式(1)也适用于任何一个微观粒子,由式(1)可推出任
 何一个微观粒子表现的波特性的频率为
             f = mcc / h,                                          (2) 
 实验也表明任何一个微观粒子表现的波特性的波长为
             λ = h / P = h / (mv),                               (3)
  上式(3)中 P 为粒子的动量,v 为粒子的运动速度。那么这种表现出
 粒子波动特性的波(德布罗意波)的波速为
             V = fλ= cc / v,                                      (4) 
 因为粒子的运动速度 v 是低于或等于光速 c 的,所以
             cc / v ≥ c,
 即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速是可超光速的。
   那么现代物理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现代物理令人悲哀地用一种称
 为“群速度”的牵强的解释,硬把德布罗意波超光速这个科学突破的
 线索给埋没了。
   (以上所述读者可参考:《现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理
 论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粒子与波》等书籍,这类书同名不
 同作者不同版次的很多。)
   作者认为:只要承认了德布罗意波是可超光速的波,那么天上的光
 子频率红移与地面观测到的微观粒子表现的波粒二重性都变得非常容
 易理解与非常容易解释了。
   微观粒子是一个幅射德布罗意波的波的波源,因幅射德布罗意波的
 波需要消耗能量,而使粒子的频率发生了红移,只不过这种幅射的量
 很低,在地面实验是观测不到这种频率红移变化的。
   但类星体与河外星系发出的光要经过远大于数十万年的时间才能到
 达地球,这样长时间的德布罗意波幅射频率红移就很显著了。
   在单光子双缝实验中,二缝靠得很近的话,若光子穿过甲缝,光子
 幅射的德布罗意波的波将穿过乙缝与光子发生相互作用,因光子到达
 时的初相角分布在落在0度至360度中的任一角度的几率是相等的,光
 子穿过窄缝宽度方向上任一点的几率也是相等的,但不同初相角的光
 子及穿过窄缝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光子与德布罗意波相互作用力
 的大小与方向将有所不同,总的干扰结果使光子投射到屏上各个位置
 上分布几率成波动样式。
   相干的激光束远传会散开,其原因也是光子幅射的德布罗意波的相
 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光子频率红移是起因于光子幅射的德布罗意波,星系与类星体
 的光谱红移就不再用宇宙大爆炸来解释了,类星体将变成一种非常好
 理解的天体,其中最近的类星体3C273还是本星系群的一个成员呢。
 
   摘自“微星哥们”主页 http://person.zj.cninfo.net/~bao/ 中的
 “类星体的本质”文的“光子的波特性与光子的频率红移”节段。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1.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