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wwtt() 
整理人: txdy(2001-05-19 22:00:04), 站内信件
 | 
 
 
本文作者:吕应钟先生 
 
 
 
 ---------------------------------------------------------------------- ----------
 一、前言 
 二、像日头但非太阳 
 叁、似月亮实非月亮 
 四、不可能的星星景象 
 五、古人的UFO经验 
 
 ---------------------------------------------------------------------- ----------
 一、前言 
  浩瀚中国古书中有太多的记录,无法用天文知识及一般常识来解 
 
  释。任何一位坚决否定飞碟存在的人,面对着这些历史上的记录 
 
  ,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因为事实已证明:飞碟早就来过地球! 
 
  中国古代天文史料是全世界最多的,而天文成就也是全世界最高 
 
  的,古人对天上的日、月、星现象相当了解。因此本文列举的全 
 
  是以「无法用当代天文科学认知来判断」的内容,绝非牵强附会 
 
  。这是首先要交待的重要观念。 
 
 二、像日头但非太阳 
 
  《古今图书集成卷十九日异部》:公元前一九一四年『夏帝八年 
 
  ,十日并出』,『竹书纪年』也同样记载「八年,天有妖孽,十 
 
  日并出」。 
 
  一六二一年,《明通鉴》「明熹宗天启元年二月廿二日,辽阳有 
 
  数日并出,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天上出现数个太 
 
  阳,更妙的是「左右有珥」,明白指出这个发光体的形状就像当 
 
  今大家熟悉的圆盘状中间突出的UFO。 
 
  《资治通鉴》「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叁一四年)正月辛未,有叁 
 
  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此事件在《晋书愍帝本纪》中也有「 
 
  正月辛未辰时,日陨於地,又有叁日相承,出于西方而东行」, 
 
  《古今图书集成》也有「正月,日陨地,又叁日并出」。 
 
  叁一七年,「西晋愍帝建兴五年正月庚子,叁日并照,虹蚬弥天 
 
  ,日有重晕,左右两耳」。《晋书本纪》也记有「五年正月庚子 
 
  ,叁日并出」。 
 
  叁五七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晋穆帝升平元年六月,秦 
 
  地见叁日并出」,注意这个记载,只写秦地,可见这叁个「太阳 
 
  」高度不高,只出现在局部地区。 
 
  《天文占》曰:「叁四五六日俱出并争,天下兵作」,《天文志 
 
  》也说:「叁四五六日俱出并争,天下兵作亦如其故」,可见这 
 
  是不常见的现象。 
 
  公元前一五九○年,《古今图书集成日异部》「商帝辛四八年, 
 
  二日并出」。 
 
  公元八○九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二日异部》「唐宪宗元和四 
 
  年闰叁月,日旁有物如日」。 
 
  九六○年,《续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癸卯,匡胤军中知 
 
  星者河中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汤」。 
 
  一一二五年,《续通鉴》「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 
 
  色晕,挟赤黄珥,又有重日相汤摩,久之乃隐」。《古今图书集 
 
  成卷廿二》也说「七年十二月辛酉,日有五色晕,两日汤摩」。 
 
  一叁五六年,《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叁月,有两日相汤 
 
  」,此事件又被详细记在《乐郊私语》上:「元顺帝至正十六年 
 
  叁月,日晡时,天忽昏黄,若有霾雾,市中喧言:天有二日。. 
 
  ..果见两日交而复开,开而後合」。 
 
  一五九四年,《四川通志》记有:「万历廿二年春正月,綦江见 
 
  日下复有一日,相汤数日乃止」。 
 
  公元前一叁九年,《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 
 
  星如日,夜出」,《汉书武帝本纪》也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 
 
  」,此事件在《丹铅总录》中特地研究:「汉书建元二年有如日 
 
  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可见古人也都知道晚上 
 
  出现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阳。 
 
  《资治通鉴》又记有低空的不明光体,公元叁一八年,「东晋元 
 
  帝太兴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叁丈」,《晋书天文志》也有 
 
  「日夜出高叁丈,中有青赤珥」。 
 
  一六八年,《後汉书五行志》「後汉灵帝建宁元年,日数出东方 
 
  ,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馀,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 
 
  丈亦如之」。这个红色无光物体,高度更低了,才记载它有影子 
 
  。 
 
  五二○年,《建康志》「梁武帝普通元年九月乙亥,夜有日见东 
 
  方,光烂如火」。 
 
  一六五一年,《海盐县志》记有「清顺治十年闰六月廿四日,夜 
 
  叁更,红日出东北方,大如斛。夜半月始升,灭不见」。 
 
  叁二二年,《晋书天文志》「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十月四日,日出 
 
  山六七丈,精光暂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 
 
  黑之气共相博击」。 
 
  一二叁一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叁》「宋理宗绍定四年,金哀 
 
  宗正大八年,叁月,日失色,有气如日,相凌」。此事在《金天 
 
  文志》也有:「叁月庚戍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 
 
  有气似日而无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摇汤至没」。 
 
  一五六六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叁》:「明世宗嘉靖四五年, 
 
  日斗」,在《湖广通志》中也有:「明世宗嘉靖四五年八月,华 
 
  容县西,忽天开日斗」,太阳会互斗吗? 
 
 叁、似月亮实非月亮 
 
  《古今图书集成廿五卷》和《唐书天文志》均记有公元六叁○年 
 
  左右,「唐太宗贞观年间,突厥有叁月并见」。 
 
  公元前叁二年,《资治通鉴》记有「西汉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有 
 
  两月相承,晨见东方」,《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汉书五行志 
 
  》:「成帝建始元年秋八月,有两月重见」。 
 
  公元五四八年,《古今图书集成廿五卷月异部》:「梁武帝太清 
 
  二年五月,两月见」。 
 
  公元一四四九年,《明通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八月辛未日, 
 
  月昼见,与日并明」,这个月亮和太阳一般的明亮,应该是发光 
 
  体了。 
 
  一五七二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六月异》「明穆宗隆庆六年, 
 
  月昼见」。《湖广通志》也记有此事,但更详细:「隆庆六年五 
 
  月,通山月光昼见,月下有二星随之」。 
 
  公元一五七年,《古今图书集成廿五卷月异部》《天文志》记有 
 
  「东汉桓帝永寿叁年十二月壬戍,月蚀,非其月」,另一次发生 
 
  在一六五年,《廿五史天文志》及《古今图书集成廿五卷月异部 
 
  》均记有「东汉桓帝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古人 
 
  早已明指「非其月」,可见不是月亮。 
 
  一一一六年,《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宋徽宗政和六年十一月, 
 
  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与月无异」。次年《续通 
 
  鉴》又记有「十二月甲寅朔,有星如月」。 
 
  一叁五○年,《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 
 
  星大如月,入北斗,震声若雷,叁日复还」。可以看出这些「如 
 
  月」的星不会是自然的星。 
 
  一一六六年,《夷坚志甲卷十九》「宋孝宗乾道二年,赵清宪赐 
 
  笫在京师府司巷,...以暑月不寐,启户纳凉,见月满中庭如 
 
  昼,方叹曰:『大好月色。』俄廷下渐暗,月痕稍稍缩小,斯须 
 
  光灭,仰视星斗粲然,而是夕乃晦日,竟不晓为何物光也」,此 
 
  段描述在晦日(月底)时应该是没有月亮的,却看到月光如昼, 
 
  可见应是不明物体。 
 
 四、不可能的星星景象 
 
  古书中有很多怪星的记录,这些星的描述也许一般人无法知道其 
 
  怪之处,但是学过天文的人来看就很清楚,因为不少记录在天文 
 
  学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古人已知天上有日、月、星叁种,而星又有最熟悉的五星、流星 
 
  、客星(超新星)、彗星等等,其中五星指太白(金星)、荧惑 
 
  (火星)、岁星(土星)、填星(木星)和辰星(水星),这些 
 
  星都有其行星轨道,不会乱运行的。 
 
  公元前一八○九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叁五星变部》及《竹书纪 
 
  年》都记有「夏帝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晚上会 
 
  有流星雨,是正常的,但「五星错行」却不是该有的现象,这五 
 
  星应指五个不明亮点,此种数个不明发光体集体出现的情形很多 
 
  ,如:公元叁○一年,《资治通鉴》及《晋书惠帝本纪》「西晋 
 
  惠帝永宁元年,自正月至于是月,五星互经天,纵横无常」。 
 
  一一六八年,《续通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月癸丑,五星皆见 
 
  」。 
 
  一叁六四年,《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廿四年六月癸卯,叁星昼 
 
  见,白气横突其中」。 
 
  一叁八七年,《明通鉴》「明太祖洪武廿年二月壬午朔,五星俱 
 
  见,七月壬寅,太白及叁星俱昼见」。 
 
  公元前一五五年,《资治通鉴》「汉景帝前二年八月,荧惑逆行 
 
  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庭中」,《古今图书集成卷廿 
 
  五》也写道「景帝二年秋,月出北辰间」。荧惑火星及岁星土星 
 
  同时逆行,而月亮出现在北极星(北辰)处,这些都不是正常天 
 
  文现象。 
 
  公元前一四一年,《资治通鉴》「汉景帝後元叁年十二月晦,雷 
 
  ,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岁,月贯天庭中」。此事件不仅五星 
 
  逆行,而且「月贯天庭中」指月球在短时间内横过天空,可见是 
 
  一个如月大的白色光体才对。 
 
  公元七二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太白入月」,《汉书天文 
 
  志》也有「十五年十一月乙丑,太白入月中」,太白金星会跑到 
 
  月球吗? 
 
  九○六年,《新唐书天文志》「唐宣帝天佑叁年十二月昏,东方 
 
  有星如太白,自地徐上,行极缓,至中天,如上弦月,乃曲行, 
 
  顷之分为二」,这一颗由下往上飞起来的如太白的星,速度很慢 
 
  ,又能分为二颗,典型的UFO现象。 
 
  九四九年,《资治通鉴》「後汉隐帝乾佑二年四月壬午,太白昼 
 
  见,民有仰视之者,为逻卒所执,史弘肇腰斩之」。白天出现金 
 
  星,有人抬头去看,竟然被抓起来,且有人被处腰斩刑,可能吗 
 
  ? 
 
  一二二二年,《续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五年七月乙亥,太白昼 
 
  见,经天,与日争光」。金星横过天空,且亮得与太阳争光? 
 
  一叁一○年,「元武宗至大叁年冬十月甲辰朔,太白经天。十二 
 
  月,是月,太白屡经天」。 
 
  一叁叁九年,「元顺帝至元五年,自七月至九月,太白屡经天」 
 
  。 
 
  一叁五八年,「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十二月,太白经天者再」。 
 
  一叁八五年,《明通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九月戊寅,太白经 
 
  天,与荧惑同度,又有客星见太微垣。乙酉,太白复昼见,丁亥 
 
  又见,犯荧惑」。金星横过天空,来到火星处? 
 
  一四七二年,「明宪宗成化八年正月乙卯,太白经天,与日争明 
 
  」。 
 
  一五五○年,「明世宗嘉靖廿九年六月戊申,太白昼见,连日阴 
 
  雨,凡昼见者七日」。连日阴雨,一定有厚云,还能见到金星? 
 
  公元叁○一年,《资治通鉴》及《晋书惠帝本纪》记有「西晋惠 
 
  帝永宁元年夏四月,岁星昼见」,岁星是木星,白天会看得到吗 
 
  ? 
 
  四一五年,《资治通鉴》「东晋安帝十一年九月,荧惑出东井( 
 
  双子座),留守句己,久之乃去。去而复来,乍前乍後,乍左乍 
 
  右」,荧惑火星会如此飞来飞去吗? 
 
  六○四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月异部》「隋文帝仁寿四年六 
 
  月庚午,有星入於月中」。 
 
  九○五年,《新唐书天文志廿二》「唐昭宣帝天佑二年叁月乙丑 
 
  ,夜中有大星出中天,如五斗器,流至西北,去地十馀丈而止, 
 
  上有星芒,炎如火,赤而黄,长五丈许而蛇行,小星皆动而东南 
 
  ,其陨如雨,少顷没,後有苍白气如竹丛,上冲天,色懵懵」, 
 
  这个大星发红黄光,长形。 
 
  一○八七年,《续通鉴》「宋哲宗元佑二年六月壬寅,有星如瓜 
 
  出文昌」,又是一个长形物体。 
 
  一一八六年,《续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叁年八月乙亥朔,日月 
 
  五星聚轸(乌鸦座)」,注意那一天是朔日,根本见不到月亮, 
 
  更怪的是「日、月、五星」统统会集在乌鸦座,这是天文学上绝 
 
  不会出现的天象。 
 
  一二一叁年,《续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叁月,太阴太白与日 
 
  并行,相去尺馀」。 
 
  月亮、金星和太阳近距离并行,可能吗? 
 
  一二七五年,《续通鉴》「宋帝德佑元年叁月丁亥,有二星斗于 
 
  中天,顷之,一星陨」,这就和两日相斗一样的奇妙。 
 
  一叁○八年,《续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秋七月庚申,流星起 
 
  自勾陈(小熊座),南行,圆若车轮,微有锐,经贯索(北冕座 
 
  )灭」,这个「流星」从九十度的北极星附近的小熊座飞到叁十 
 
  度的北冕座,圆形如车轮,可见体积很大,妙的是略微「有锐」 
 
  ,指出有锐边或明显的亮边。 
 
  一叁六四年,《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廿四年六月甲辰,河南府 
 
  有大星夜见南方,光如昼」。 
 
  一四○四年,《明史卷廿七》「明成祖永乐二年十月庚辰十四日 
 
  ,有星如盏,色黄」。 
 
  一四二四年,「明成祖永乐廿二年九月戊戍,有星大如碗,色黄 
 
  ,白光烛地,有声如撒沙石」。 
 
  一四八八年,《明通鉴》「明孝宗弘治元年七月,御史曹 上言 
 
  :「星陨、地震及金、木二星昼见」。 
 
  一五一二年、《廿四史》「明武宗正德七年六月丁卯夜,招远有 
 
  赤龙悬空,色如光,盘旋而上,天鼓随鸣」。 
 
 五、古人的UFO经验 
 
  唐朝人段成式所撰的《酉阳杂俎》卷一第叁八则记有大约发生在 
 
  公元八二叁年前後的UFO事件,指唐穆宗「长庆中,八月十五 
 
  夜,有人玩月,见林中光属天,如疋布,其人寻视之,见一金背 
 
  虾蟆,疑是月中者,工部员外郎张周封尝说此事,忘人姓名。」 
 
  此事在《学津》、《津逮》、《稗海》各书中也都记载,工部员 
 
  外郎这位政府高官都在说,可见是一件确实的事。文中重点是用 
 
  「金背虾蟆」来形容此物的形状,的确和飞碟一样,而且放出的 
 
  光芒能照天,确确实实是一个发强光的UFO。 
 
  唐朝的《洞天集》也另有一则。公元八八○年,「唐僖宗广明一 
 
  年,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馀尺,声如铜铁,坚而 
 
  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馀,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复来,广明以来 
 
  失之,槎亦飞去。」严遵名君平,汉时成都人,是一位有名的算 
 
  命先生。「槎」就是船的意思,指当时有一个长五十馀尺的「仙 
 
  船」,很坚硬,发出机械式的声音,常常飞来飞去,後来就飞走 
 
  了。 
 
  公元一○七○年,宋神宗熙宁四年十一月叁日,名诗人苏东坡被 
 
  调离京师,任命为杭州通判,在上任途中,来到江苏镇江畅游金 
 
  山寺,当晚老僧请苏东坡留宿,以便次日观日出奇景,晚上就在 
 
  江边吟诗,没想到看到了UFO,苏东坡便将当时情形写成诗, 
 
  题为『游金山寺』:「...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 
 
  人竟何物...(自注:是夜所见如此)...」。 
 
  宋朝人庞元英所撰的《文昌杂录》记有宋神宗元丰年间(一○七 
 
  八至八五年间)秘书少监孙莘老的UFO事件,「庄居在高邮新 
 
  开湖边,一夕阴晦,庄客报湖中珠见,与数人同行小草径中,至 
 
  水际,见微有光彩,俄而明如月,阴雾中人面相睹。忽见蚌蛤如 
 
  芦席大,一壳浮水上,一壳如帆状,其疾如风。舟子飞小艇竞逐 
 
  之,终不可及,既远乃没。」 
 
  宋朝人洪迈所撰的《夷坚志》壬卷第叁有一篇『夜见光景』,描 
 
  写一一九五年左右,宋宁宗庆元初年间,「临川刘彦立兄弟二人 
 
  ,一夕,屋後松树上圆光如日,高去地二丈馀,即之则晦。.. 
 
  .一个日头忽起,从前山高出叁丈,所照草木皆可辨,只比色间 
 
  色赤耳,...如日夜出,色炎如火,附於地,犬吠逐之,光际 
 
  地避隐。」明朝国师刘伯温在一叁六○年前後的一个七月十五夜 
 
  ,曾见过UFO,写了一首『月蚀诗』来纪念:「...招摇指 
 
  坤月坚日,大月如盘海中出,不知妖怪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联 
 
  ,儿童走报开户看,城角咿鸣声未卒....」,这是一个从海中飞出 
 
  来的形状如盘的「大月」,完全符合飞碟现象。 
 
  一八八○年,清光绪六年五月八日,湖北省《松滋县志》记有「 
 
  西岩咀覃某,田家子也。晨起,信步往屋後山林,见丛薄间有一 
 
  物,光彩异常,五色鲜艳,即往扑之,忽觉身自飘举,若在云端 
 
  ,耳旁飒飒有声,精神懵昧,身体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坠下,乃 
 
  一峻岭也。覃某如梦初醒,惊骇非常,移时来一樵者,询之,答 
 
  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者咋曰:『子胡为乎来哉?此贵州 
 
  境地,去尔处千馀里矣。』指其途径下山,覃丐而归,抵家已逾 
 
  十八日矣。究不知所为何物吁,异哉。」 
 
  (本文为拙作《UFO五千年》一书浓缩举例,请阅原书,方能体 
 
  会UFO之全史)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96.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