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igolomoh(异调)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10:07:49), 站内信件
 | 
 
 
闲话宗教心理学
 
 --------------------------------------------------------------------------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
 
 送交者: 江海度余生 于 March 28, 2002 17:46:34:
 
 
 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宗教学的诸种研究方法
 之一。“宗教心理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英文分别是:Psychology 
 of Religion和Religious Psychology。这个区分并非文人的没事找事,
 而是宗教心理学本身的不同研究角度以及不同动机。
 
 Psychology of Religion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宗教现象,包括宗教
 的起源,宗教对个人和群体心理的影响,宗教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等
 等。具体的内容包括各种从心理角度来理解宗教行为,比方说“改变
 信仰”(Convertion), 巫术的各种方式,神灵崇拜,神秘宗教(mysteicism) ,
 “新宗教运动”(FLG可以算的上一个),Cults, 等等。 在这一领域里,
 “心理学”是方法,“宗教”是“研究对象”。研究者多半是“学院
 派”的学者,近年来不少心理治疗师也加入了这个领域。
 
 Religious Psychology有时也被称为“Pastoral psychology", 研究
 者多半是职业宗教人员,目的是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宗教
 治疗手段,比方说“驱魔”,“忏悔”等等。现下流行的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亦称Holistic Psychology,还有“信仰治疗”(Faith 
 healing)之类,都属于这一领域。本人即非“职业宗教人员”(I would 
 have been rich!),兴趣自然是在前者,虽然不时也好奇地探过头去
 看看神职人员在忙些什么,特别是他们如何具体运用。
 
 
 
 神话学与宗教心理学
 
 要想了解宗教心里学的研究范围,先聊点儿神话学或许有能帮助我们
 了解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一个庞杂的文化系统, 它对我们的影响是
 全方位的,包括历史,哲学,政治,心理,行为等等。每个系统 (犹
 太--基督教系统,佛教系统,印度教系统。。。) 别看如今是包罗万
 象,把历史,哲学, 神学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刨开,追 到“根儿”
 上,就是神话(Myth)。“圣经”开篇第一部第一章是什么?不就是个
 “创造神话”(Creation myth)吗!甭跟我死争,后人用神学语言来解
 释它是后人的事,再后的人死活要相信对它的神学解释更是再后辈人
 的事,那都不是最初老祖宗的事,别把后人干的事儿栽在老祖宗头上。
 
 别把神话看简单了,神话反映的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恐惧,焦
 虑,愿望,需求等等。甭管科学与人文发达到哪一步,人类的最基本
 的心理需求并没有改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改变:安全(security),
 次序(order), 意义(significance---一小时付你一百大洋让你重复不
 断地把一堆石头从屋里搬出再搬进,搬它半辈子,你干吗?),等等。
 后人吵吵嚷嚷忙了几千年,根本就没走出这个圈儿。
 
 “古久”年代里,各民族各自为政,彼此没有联系,各自发展出来自
 己的神话和宗教。到近代,几下里碰了头,一对笔记本儿,发现居然
 有诸多相似之处。 学者们把各民族的神话收集起来,比较它们的主题
 (theme), 意象(image) 和象征(symbol), 从中找出了一些基本的主题,
 然后从这些主题中揭示神话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message). 别被神话
 故事的表面荒诞所迷惑,神话是由一连串“意象”(images)或“象征”
 (symbols)来表现的深刻思想。如果只看到它的“表面意义”(superficial 
 meaning) 就整个儿丢了它的真正含义(message) 。
 
 比方说“创造神话”,但凡是个“氏族”就有。咱们有好几个不同版
 本的,可能跟咱们当初来自不同氏族有关。最为人知的是女娲用黄土
 捏出咱们老组宗的故事(我妈说:“所以你一搓满身泥!”)。可别以
 为咱们可以要求“知识版权”,我看过好几个大同小异的创造神话,
 其中有非洲的。从水中创造出世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要是细细分析
 “圣经”的“创世纪”(其实那一章有不止一个“创造神话”版本混合
 在一起),可见几个特点:1。水的意象:象征“无序”(disorder). 
 2. 上帝的出现,注意,“他”最初出现时是无形象无性别的,只是
 “精神”(spirit, 别以为这无关紧要,别忘了至今犹太教,基督教
 和伊斯兰教是坚决反对“偶像崇拜”的! Wonder where that comes 
 from? :), 到下面几句 上帝才被确定为男性的“他”, 不过那其实
 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3. “创造方法”:“君子动口不动手”,整
 个“创造过程”是“语言创造”,世界是“说”出来的,不是“做”
 出来的。接下来看上帝的创造成果:全是成对儿出现的:白天--黑夜,
 土--水, 天--地 等。别以为这也没啥,可是想想基督教教义中的
 “两分法”吧:天堂--地狱,天使--魔鬼,善--恶,奖赏--惩罚。。。
 后来神学家们没少在这里做文章。再想想从历史到现代基督教基本教
 义对教徒行为的影响,你就明白了。:) 也别以为把世界“说”出来
 和上帝给他造出来的东西“命名”是个简单的事儿,后世神学家们--
 不管是犹太教的拉比们还是天主教的神父们--可没少在这两件事上做
 文章。基督教神学家们对“创始神话”的误读多了去了,不说也罢。
 无意引起争论。
 
 
 
 从心理角度理解宗教起源(Psychogenesis, 够fansy的吧? )
 
 在宗教起源这方面,心理学家们人人都有话说,因此性成了挺多不同
 的观点。我这儿即是“闲话”,就择其要而言吧。
 
 1。“投射说”(Projection):
 
 提到此说,必提到咱们的老弗洛依德。他认为宗教不过是人们把自己
 内心里的强烈恐惧或无法由理性来解释的情感“投射”到想象中的
 “神明”。因此,宗教本身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是一种“精神异常”。
 他还认为,宗教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被压抑的被社会所不容的欲望,
 比方说“弑父”的欲望,“淫母”的欲望,等等。换个角度来看,也
 就是社会用“宗教禁忌”(taboo)的方式强迫人们放弃这类欲望。“投
 射说”有不同的“投”法。有一说是“神”其实是反映了我们人性各
 个不同的侧面。比方说希腊神话中的神们就代表了人类自己的不同性
 格。雅典娜代表人类的智慧,如此类推。又有人把这理论的范围缩小
 一点,说是代表我们个人的性格的不同方面:宙斯代表我们自己性格
 中权威的一面,雅典娜代表我们智慧的一面,战神马斯代表我们怒气
 的一面。。。
 
 还有种理论,我忘了是谁提出的了,认为“神”的产生是因为“人”
 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和无能,为了达到心理平衡,就创造出一个全能的,
 强大的“神”来给自个儿壮胆,就跟咱们小时候打不过同伴就交个大
 个儿的朋友来“狐假虎威”一个理儿。挺实在的理论。:) 想想那么
 些宗教战争,打来打去,比得是“我的哥们儿比你的哥们儿强”,而
 大家的“哥们儿”其实都是想象的产物,冤不冤!不过明白人古来就
 少不是?
 
 2。“象征说”
 
 大家自然是C.G.Jung. 他认为宗教是来自我们unconcious mind里的一
 连串的象征。我们需要“健全”的心理,就少不了“象征”,要了解
 宗教的真正意义,就得了解(decoding)宗教的象征的究竟是什么。
 “象征说”至今还挺有影响的。我的“开蒙师”就是个“象征主义”
 者。我们上课时老是争个不休,什么象征什么,等等等等。
 
 平心而论,Jung的理论比Freud要比较容易令人接受。老弗确有点
 “reductionist"之嫌,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象征说”的关
 键是,你得弄明白“象征”底下的真正涵意,别在表面意义上打转。
 想象一下以下情景:你的女朋友在情人节那天送你一枝玫瑰花,你却
 跟她讨论玫瑰在植物学上的分类,玫瑰为何有刺,如何培养种植玫瑰,
 最不堪的:不同品种玫瑰的不同价格,而你收到的这种是最便宜的。。。
 等着瞧吧!:)
 
 3。“治疗说”(Coping)
 
 这观点认为,宗教的产生是出于我们对付重大心理创伤(trauma)的需
 要。当我们无法面对巨大的心理创伤时, 我们就把整个事件神秘化以
 治疗我们的心理创伤。举个现成的例子:9。11之后咱们其实经历了这
 么一个“神秘化”的过程。 记得不记得事件最初我们大家的反应?先
 是通过电视来参与以减低焦虑程度(记不记得小时候听鬼故事,越怕越
 想听?),然后书店里关于Norstradamus的预言书热卖,网上流传一个
 伪造的有关“两兄弟倒下”的预言,以及一个有关数字“11”的典型
 “数字神秘主义”(numerical mysticism)的玩意,我收到了好几份,
 几乎我所有的朋友都收到了,流传之广连累得纽约时报出面避谣。这
 些玩意儿的流传说明一点:我们试图把这事件“合理化”以治疗我们
 的心理创伤。 别看到了“E-时代”,碰到如此重大的集体心理创伤时,
 我们的应对方法并不比老祖宗高明。
 
 对了,我们接下去又经历了一个“英雄神话”的创造过程:我们把市
 长大人推出来公认他为“英雄”,他也不负众望,我们就指望他出头
 来把整个事件造成的混乱理顺,恢复往日的“次序”。 然后我们派出
 我们的“英雄”(军队)出去把伤害我们的“恶魔”暴扁。。。情节是
 不是很熟悉?很多民族历史上都有的“英雄传说”。到了我们派出我
 们的“英雄”时,我们的集体精神创伤就治好了一半。此谓“治疗说”。
 
 
 
 从心理形成过程(Psychomorphosis)来理解宗教
 
 这翻译够别扭的,我实在想不出个象样的翻译。谁让咱们自己不做心
 理学研究,如今只好借人家的概念和术语。总之,这个概念研究的是
 宗教信仰从朦胧的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的过程,以及从人生各不同时段
 对宗教理解的转变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转教”(conversion)
 的研究。这个过程也显示人类不同年龄时段对“神”的意义的理解。
 
 Conversion的过程从象征角度来看,是个所谓“新生”的过程。不论
 是从一种宗教转到另一种宗教,还是从无神论“变成”某宗教的信徒,
 都有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通常也会有个人生“危机”。对“危机”的
 理解当然各人不同,但不管怎么样,总有因某种“机缘”而产生的心
 理需要,是谓“动机”也。对某种宗教的选择--当然,对教徒而言,
 是“被选择”(可是“被选择”也得你愿意是不是?)--通常说明了个
 人的心理需要。如果愿意真正面对自己,做一番所谓“灵魂搜索”
 (soul search)的话,不是不能发现自己的心理需要究竟为何的。了解
 自己的动机对于所信仰的宗教的理解程度大有关系。谁都知道,“进
 庙的不是都来磕头的”,对不对?要是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就不会
 盲从。别跟我说“寻找真理”,太抽象不说,每个人对什么是“真理”
 的理解还不一样呢 !
 
 扯了半天,说到底,宗教用某种特定的形式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
 这需要包括:
 
 1。我们对“次序”的需要: 在漫漫人生中,我们需要一个路标。这
 个“路标”不一定非得是宗教,科学也成。神话里,“上帝”从象征
 “混屯”(南极星里居然没那个字!)的水中创造的,是一种“次序”。
 这种次序使我们心安。
 
 2。我们对“安全”的需要: 神话里的小孩在大森林里迷了路,历尽
 艰辛,饱经惊吓,突然看见了林中有座小房子。。。我还没见一个小
 孩儿不朝那房子走去的呢。好吧,那“房子”对陈景润来说是他的数
 字世界,对我们的基督教徒而言是他的宗教。如果明白这层道理,陈
 景润大可在教堂里玩他的数学。对了,“森林里的房子”也象征“从
 无序到有序”,还可以象征“神秘”(谁知道房子里住的是谁?)。
 
 3。我们对“意义”的需要:既然咱们不得不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的状态下活着,而且,更糟的是,咱们早晚都要死的,那咱们
 活着有什么意义?永恒的问题啊。答案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对佛教
 徒而言,是趁机赶紧修练,“人身难得”不是。对基督徒来说是献身
 上帝,对共产主义者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哪种意义适合你,就选
 那种吧。只别强加给别人。在这点上,大家殊途同归。如果不明白这
 点,回家闷头捉摸去。如果明白了,还想向我传教,别怪我翻脸:我
 已经有我的“意义”了,还要你的干吗?!借一句佛学里的名言来说: 
 宗教不过是"指月之指", 这些教义,教规,仪式什么的都是"手指", 要
 是把自己限在那里面,追求了一辈子,也不过是一辈子盯着手指头,没见
 着月亮. 。。。还有些别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既然聊“宗教心理”,我就顺便再聊两点:
 
 1。仪式(rituals)。谁敢说他/她一辈子没参加过或组织过任何“仪
 式”?别以为“仪式”是宗教专有的,它想垄断我还不干呢。“仪式”
 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特重要,因为它有治疗作用。“仪式”的意
 义是“象征”,用象征的方法达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对了,“仪式”
 是为了你,不是为了我。“生日”是一种仪式,“婚礼”是种仪式,
 “毕业典礼”是种仪式,还有许多仪式,它们对我们的心理有特殊意
 义。比方说吧,“结婚仪式”对当事人的意义不必我说了。可是如果
 能举行一个“离婚仪式”心理意义一点不低于结婚仪式,尤其对受伤
 害较深的一方来说。
 
 2。神秘现象。各种神秘现象列出来会有一大串。从“灵魂出窍”(out 
 of body experience), “神/魔附体”,“幻听”,“幻象”等等,
 可谓洋洋大观。统称为“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 这些现
 象不过是各种心理现象,实在没什么神秘的。有的可以通过药物达到,
 有的可以通过训练来达到。其中不少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不管怎
 么样,记住一点:你本身有能力不被迷惑,除非你自己愿意被迷惑。
 巫术是一种“艺术”(这是我认识的大祭司说的),“咒语”能不能对
 你起作用在于你。记不记得小时候玩的“瞪眼游戏”?较量是心理力
 量(psychological power) 对不? 谁的心理力量强谁就赢,跟巫术一
 样。所以,不必害怕,也别觉得神秘。那些“雕虫小技”不过是各种
 心理游戏。我颇学过几种,“敬业”而已,要不我还会那么穷?早跟
 李大师一样阔起来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