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t126() 
整理人: wgqdhd(2002-02-20 19:38:47), 站内信件
 | 
 
 
我觉得这次世乒赛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欣赏性却不太高。 
 比如打入男单前八名的选手,胜负其实差之毫厘。 
 其中,发球好,特别是隐蔽式发球好的球员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在决赛决胜局21平时,马林猜错了一个近网下旋球22:21, 
 然后刘国梁又将马林的一个不转球,当做下旋球搓出界外22:22。 
 在水平差距大或低水平的球员之间的比赛,接不好发球是必然的, 
 可是偏偏经常发生在世界顶尖高手,甚至是长期一起训练,彼此非常熟悉的球员 
 之间, 
 这是为什么?这说明的是这项运动本身存在缺陷。 
  
 如今隐蔽式发球技术(这能算技术吗?)的盛行,接发球快接近“猜”了! 
 隐蔽式发球就是不让近在咫尺的对手看清楚,
 观众、甚至电视观众又怎么可能看得清呢? 
 “曲高和寡”的用辞非常客气,一针见血啊。
 就世界范围看,有多少人愿意投身一项体育竞技含量不高的运动? 
 
 如果能改用40MM大球,第三板发球抢攻的威力就会大打折扣, 
 这样就有助于将比赛引入拼实力的境界。 
 如果能改用40MM大球,“猜”不准的发球,干脆加下旋长搓回去,然后对攻吧! 
 
 如果能禁止隐蔽式发球,或许就用现在的38MM球,乒乓球也会好看得多。
 
 或许40MM大球在应用初期,会有打球不够爽的感觉,但是,回过头看看,
 38MM小球开始应用的很长一个时期,球的硬度和弹力都比不上现今的38MM球。
 可以相信,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只要规则允许,很快可以优化40MM大球的质量。 
 
 重要的是,从整体上看,40MM比起38MM的球,只是略略降低了球的速度和旋转, 
 
 而不是改变了乒乓球要求快速反应连续击球的基本特点.
 这方面的差别,在当今男子和女子击球球速和旋转程度的不同已有所反映。
 
 三板斧式的乒乓球,通过隐蔽式发球靠对方“猜”错来取得发球抢攻的机会,
 这样与世界一流好手的比赛,其实和对付业余选手差不多,
 也无法展现乒乓球运动连续击球中要求更高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信大家无论是玩球、看球、还是通过比赛展现实力, 
 都希望能连续多打出几板好球。
 在控制与反控制的快速变化当中,
 能比对手多打一板好球的选手才应是真正的获胜者。
 乒乓球要到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体育、真正的艺术、才能被欣赏。对吗?
 
 
 -- ※ 修改:.at126 于 Aug 11 11:06:38 修改本文.[FROM: 202.96.156.12]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56.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