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zzystars()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9:30:04), 站内信件
 | 
 
 
Director 
   到目前為止,王家衛總共完成五部他個人的劇情長片,所有
 
 影片都由他自編自導,加上由他主導的工作班底,如攝影杜可風
 
 、美術張叔本、剪接譚家明、張叔本等,創造出在影片主題、風
 
 格和形式上統一而具有演進色彩的特色,王家衛因而可謂中港台
 
 導演裡作者「風格」最強烈的一位。
 
 	電影始於劇本,王家衛擅長寫劇本,奠下他在影壇高人
 
 一等的優勢。一般電影劇本,都以人物塑造和對白的寫作,構成
 
 戲劇發展的基本元素和故事肌理,王家衛塑造人物的能力堪稱一
 
 絕,角色往往出場不久,就樹立鮮明的性格和特徵。例如《重慶
 
 森林》裡不斷喃喃自語的痴情警察金城武,打電話跟女友家中每
 
 個人聊天問好;天天為女友買宵夜,卻不知女友真正喜歡吃什麼
 
 的警察梁朝偉、和古靈精怪的王靖雯。
 	
 
         王家衛精於設計特殊情境,如《重慶森林》裡梁朝偉一
 
 再去買宵夜並與老板對答、及他的特殊生活習慣和行為,又如金
 
 城武吃鳳梨罐頭。透過人物這樣的習性和對事件的反應,或直入
 
 角色內心的長篇獨白來塑造立即鮮明的人物,這是使他的電影能
 
 在開演不久迅速抓住觀眾心理的獨家本領。
 
 	長篇人物內心獨白的寫作可能和王家為習於軋大明星零
 
 碎檔期,加上不斷在拍攝中修改劇本有關,製作條件如此,迫使
 
 他在後製階段,必須就既有拍攝場面剪出來的影片,佐以旁白加
 
 以銜接,所以王家衛的電影裡,軋大明星愈多的影片,完成後的
 
 旁白數量也愈多。這一點可以說明為何他的電影往往在結構上是
 
 由許多小段落所組成的不同故事。但是卻也證明王家衛創作力的
 
 豐富,一部電影從開拍到完成,內容往往可以完全不一樣。
 
 	王家衛所謂的對白常被形容為村上春樹式,那是因為兩
 
 人同樣具有戀物癖和對阿拉伯數字偏好的語法習慣,例如:「由
 
 這一分開始......」﹝《阿飛正傳》﹞、「我距離她最近的時候
 
 ,只有0.01公分、五十七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
 
 重慶森林》﹞戀物癖加數字的語法、日常生活行為的儀式化等。
 
 一一成為樹立對話和影片風格的作者標誌。構成王家衛影片肌理
 
 元素,正是這些屬於末世紀高度物質化、拼貼取樣的感性,在誇
 
 大的通俗文藝小說腔調裡,帶有後現代重新包裝和反諷的意味,
 
 這裡又可以看出王家衛對於創作的自覺性。
 
 	王家衛電影在敘事結構上雖然常常是斷裂、靠旁白補足
 
 貫穿,但這並不影響結構的完整性,因為在斷裂中處處是因段落
 
 間對比而來的衝突張力,或因類比而強化的主題。例如在《重慶
 
 森林》裡是兩個不同個性警察的感情生活對比,一個多情纏綿、偏
 
 偏在被女友甩掉後,遇到一個不能與人發生任何關係的女殺手。另
 
 一個散漫無心,完全落入暗戀者佈下的網羅。在人物積極、消極性
 
 格間對比情感的遭遇中,有得失的荒謬,也有對人生的感嘆。
 
 
 
 
 Director 
   到目前為止,王家衛總共完成五部他個人的劇情長片,所有
 
 影片都由他自編自導,加上由他主導的工作班底,如攝影杜可風
 
 、美術張叔本、剪接譚家明、張叔本等,創造出在影片主題、風
 
 格和形式上統一而具有演進色彩的特色,王家衛因而可謂中港台
 
 導演裡作者「風格」最強烈的一位。
 
 	電影始於劇本,王家衛擅長寫劇本,奠下他在影壇高人
 
 一等的優勢。一般電影劇本,都以人物塑造和對白的寫作,構成
 
 戲劇發展的基本元素和故事肌理,王家衛塑造人物的能力堪稱一
 
 絕,角色往往出場不久,就樹立鮮明的性格和特徵。例如《重慶
 
 森林》裡不斷喃喃自語的痴情警察金城武,打電話跟女友家中每
 
 個人聊天問好;天天為女友買宵夜,卻不知女友真正喜歡吃什麼
 
 的警察梁朝偉、和古靈精怪的王靖雯。
 	
 
         王家衛精於設計特殊情境,如《重慶森林》裡梁朝偉一
 
 再去買宵夜並與老板對答、及他的特殊生活習慣和行為,又如金
 
 城武吃鳳梨罐頭。透過人物這樣的習性和對事件的反應,或直入
 
 角色內心的長篇獨白來塑造立即鮮明的人物,這是使他的電影能
 
 在開演不久迅速抓住觀眾心理的獨家本領。
 
 	長篇人物內心獨白的寫作可能和王家為習於軋大明星零
 
 碎檔期,加上不斷在拍攝中修改劇本有關,製作條件如此,迫使
 
 他在後製階段,必須就既有拍攝場面剪出來的影片,佐以旁白加
 
 以銜接,所以王家衛的電影裡,軋大明星愈多的影片,完成後的
 
 旁白數量也愈多。這一點可以說明為何他的電影往往在結構上是
 
 由許多小段落所組成的不同故事。但是卻也證明王家衛創作力的
 
 豐富,一部電影從開拍到完成,內容往往可以完全不一樣。
 
 	王家衛所謂的對白常被形容為村上春樹式,那是因為兩
 
 人同樣具有戀物癖和對阿拉伯數字偏好的語法習慣,例如:「由
 
 這一分開始......」﹝《阿飛正傳》﹞、「我距離她最近的時候
 
 ,只有0.01公分、五十七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
 
 重慶森林》﹞戀物癖加數字的語法、日常生活行為的儀式化等。
 
 一一成為樹立對話和影片風格的作者標誌。構成王家衛影片肌理
 
 元素,正是這些屬於末世紀高度物質化、拼貼取樣的感性,在誇
 
 大的通俗文藝小說腔調裡,帶有後現代重新包裝和反諷的意味,
 
 這裡又可以看出王家衛對於創作的自覺性。
 
 	王家衛電影在敘事結構上雖然常常是斷裂、靠旁白補足
 
 貫穿,但這並不影響結構的完整性,因為在斷裂中處處是因段落
 
 間對比而來的衝突張力,或因類比而強化的主題。例如在《重慶
 
 森林》裡是兩個不同個性警察的感情生活對比,一個多情纏綿、偏
 
 偏在被女友甩掉後,遇到一個不能與人發生任何關係的女殺手。另
 
 一個散漫無心,完全落入暗戀者佈下的網羅。在人物積極、消極性
 
 格間對比情感的遭遇中,有得失的荒謬,也有對人生的感嘆。
 
 
 
 
 Character 
 
   幾乎所有王家衛的作品裡的角色都是個體戶,很少有家庭、
 
 家人的出現。家庭的從缺、個人主義的突顯,強調了影片統一的
 
 無根感,由無根感流露出一種對生命蒼涼短促的感受,對應於香
 
 港在九七大限下,自由、社會和二十世紀雙重末世的不安,轉而
 
 為在情感上近乎貪婪、偏執的專注,和對於時間流逝無盡的焦慮
 
 。
 
     而王家衛電影中的角色們,總是以殺手、妓女、警察、空中
 
 小姐等固定的身份出現,也別具寓意。殺手和妓女是被排斥於正
 
 當行業之外,不容於法律的邊緣職業。警察和空中小姐雖是體制
 
 中的正常行業,但都有著流動,疏離、不安定的特質。穿上了警
 
 察制服便成了一具編好號碼的巡邏機器,在大街小巷中不停梭巡
 
 。空中小姐則是化好粧在地球上各國家間不斷遷移著,不同的土
 
 地只不過是有著不同的名字而已。這些本質上透露著荒謬感的身
 
 份,表現出王家衛對人生活在社會層級中的基本看法。儘管王家
 
 衛在時空處理及故事情節的設計上,充滿著壓抑與悲觀,可是王
 
 家衛的人物們卻常在不可思議的行徑中,讓人感受到他們對自己
 
 「活在這個時刻」的熱愛。
 	
       不論是六十年代的阿飛,不明時空中的俠士,或九十年代
 
 的墮落天使,雖然對未來茫然,但對當下這一分鐘都是以全心去
 
 感受;這一分鐘的空氣,這一分鐘的城市,一分鐘奔馳的快感,
 
 這一分鐘的熱烈擁吻......對生命悲觀卻對生活充滿激情與渴求
 
 。王家衛自己也曾在一次訪談中說:「其實我片子中的人物都很
 
 樂觀,因此他們最後都活了下來。」只有藉著這種「只在此地、
 
 只有現在」的執著,我們才能感受到「活下來是樂觀的」,才能
 
 解釋王家衛的人物們種種愛恨極端的行為。
 
 
 
 
 
 Framing 
 ◎FRAMING﹝取鏡﹞
 
 A. Angle
 
 1. high angle﹝俯角﹞
 	
         當阿武﹝金城武﹞失意,於阿美家的窗口下踢著可樂罐
 
 ,此時的鏡頭是由上往下拍攝他的行為動作。我們可以說鏡頭是
 
 由窗戶那拍攝下來,如此一來,阿武的失勢表露無疑。換句話說
 
 ,他對於阿美的不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
 
 2. low angle﹝仰角﹞
 	
       有一取鏡是在第一段故事,當阿武了悟到自己的失戀,
 
 衝上天橋時,鏡頭不經意的以仰角照到633﹝梁朝偉﹞。這樣一
 
 個短暫的仰角鏡頭,卻帶出了時間與空間的巧合性。
 
 3. canted﹝傾斜﹞
 	
         深夜,當阿武於快餐店前打電話給所有知道的朋友時,
 
 這時鏡頭明顯是傾斜的。這樣的傾斜帶出了很多意義,一方面是
 
 阿武本身的生活失去了重心,被現實看輕,與他心裡的空虛。這
 
 使他的位置屬於傾斜的上方。另一方面更顯出他之於電話另一頭
 
 談話者的無足輕重。
 
 B. Distance
 
 1. close-up﹝特寫﹞
 	
         時間在第一段故事中對於阿武與女殺手﹝林青霞﹞都是重
 
 要的,因此片中不斷以特寫提醒觀眾"時間"在片中扮演的重要地位
 
 。
 2. extremely close-up﹝大特寫﹞
 	
          在"重慶森林"中,時間的特寫在五月一日有了一個大特寫
 
 。與前述特寫照出月、日、分、秒,大特寫只照出了日期。由於五月
 
 一日是到期日,所以特別用大特寫顯示時間的緊迫性。
 
 C. Mobile Framing
 
 1. tilt﹝直搖﹞
 
 	此乃以攝影機為中心,上下搖動。
 
 2. panorama﹝橫搖﹞
 
 	以攝影機為中心,左右搖動。
 
 	以上兩個攝影技巧,最明顯的是當林青霞帶著一班印度人
 
 ,他們在採購物品時,印度人拿著攝影機拍林青霞,此時鏡頭是左
 
 右上下搖晃的。這樣的效果,暗示了林青霞此次任務可能埋藏的不
 
 穩定性,即她有可能失敗。
 
 3. hand-held camera﹝手提攝影﹞
   
    following shot﹝跟拍﹞
 	
         這是王家衛在重慶森林中,大量運用的技巧。特徵是畫面
 
 不平穩,且搖擺跳動,跟拍提供了主觀鏡頭的功能,讓我們跟在主
 
 角的後面,觀察她的一舉一動,而忽略了身旁其他的人。也就是說
 
 ,我們離主角很近,卻跟其他的人距離很遠,這又提供了人群的效
 
 果;每天與百萬人擦身而過,卻沒有發現他們。
 
 4. freeze﹝停格﹞
 
 	當阿武與王菲見面,鏡頭是完全停止的。這樣的停格在此
 
 片中自然展現了某種意義。第一是它代表了兩段故事的銜接點,讓
 
 阿武有足夠的時間口白,帶出下一段阿菲的故事。另一方面它強化
 
 了他們的擦身而過中有了交集。此外,王家衛個人不願受限於時間
 
 限制的風格亦表露無疑。
 
 這部片王家衛利用有別於一般電影形式,製造出有如音樂錄
 
 影帶﹝MTV﹞般的效果與感覺。在第二段故事中,阿菲偷跑到633
 
 家裡打掃時,她在整個過程中,完全沒有一句口白,取而代之的
 
 是彷彿可以代表她心境的歌曲放送。從放歌開始,鏡頭所代我們
 
 看的就是一連串她的行為與動作。這使我們輕易的只注意到主角
 
 本身而忽略了其他人,但同時我們也難以深入主角的內心世界,
 
 也不去探討過去,所看到的只是很表面與短暫的東西,這樣的疏
 
 離可說是標準的文明產物。疏離與寂寞就正是重慶森林所探討的
 
 主題之一。
 
 
 
 場面調度 
 
 ◎Mise-en-scene﹝場面調度﹞
         
         場面調度包涵了許多元素:如場景、燈光、服裝及肢體
 
 動作等。透過場面調度,我們可以發現《重慶森林》這部電影充
 
 滿了市井生活的氣息並且傳達了人群中"孤寂"的普遍存在。
         
         這部電影是由兩段人物幾乎不同的故事組合而成,表面
 
 上看似毫無關聯,實際上它們絕對不是兩個全然獨立的個體,彼
 
 此之間是存在著某種關係的。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後半段故
 
 事的三個要角梁朝偉,王菲,周嘉玲曾先後出現在前段故事中。
 
 這三個畫面應該是刻意安排的,出現的時間很短,人物也不明顯
 
 ,若將其剪掉的話,應不會影響前段故事的發展。可是,為什麼
 
 要這樣安排呢?"每天你都有機會與每個人擦身而過,你也許對他
 
 們一無所知,但他們將來都可能成為你的知己或朋友。"這是金城
 
 武在片子一開頭所講的一句話,而這樣的安排正好回應了這句話。
 
 這些人物曾在同一個時空出現,彼此卻互不相識;就好像我們每天
 
 都不斷地與人擦身而過,卻是如此地行色匆匆而忽略他人。也就是
 
 說每個人都太專注於自己的每一分鐘,以至於完全無法與另一個生
 
 命溝通,這是城市生活裡一種無奈的生命模式。
         
         而快餐店、便利商店則是兩段故事中都曾出現的場景。它
 
 顯現出都市生活中「速食文化」的特質。這種地方所講究的就是要
 
 「快」,也因此人與人之間就顯少有機會達到情感、言語上的交流
 
 。這跟傳統市場﹝後段故事曾出現﹞有著強烈的對比。最起碼在市
 
 場跟老闆討價還價,或只是要根蔥都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可是在
 
 便利商店等地方則是幾乎沒有這種機會。在都市中生活,每個人都
 
 很匆忙,又有誰會去注意到其他人的一舉一動呢?
 
         片中失戀的金城武喜歡藉由打電話以尋求慰藉;梁朝偉則
 
 習慣性地和家裡的陳設物對話。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孤獨、寂寞
 
 、失落。這是現代生活的通病,處在這種環境當中一定會有機會面
 
 臨到這些問題。而一旦遭遇到,我們必須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儘管
 
 方式不一,就好像金城武選擇了打電話,梁朝偉則採用對話,但其
 
 目的都是一樣的:也就是透過這些舉動去獲得情感上的抒發。
 
         其空間處理上則反應了地狹人稠的都市人生活經驗:封閉
 
 卻流動、不能久留的﹝如酒吧、旅館、機場、電扶梯﹞、易被侵入
 
 的﹝如王菲之於梁朝偉的房間﹞。而梁朝偉的房間窗外竟是一條人
 
 來人往的電扶梯,也反映出極易被干擾、侵犯、不安穩的居住經驗
 
 ,直接造成人的不安全感,而想要逃離,渴求一個安定、私密、只
 
 屬於自己的空間。此外大量的夜景、室內景、人來人往,不但陰鬱
 
 且灰暗,正符合都是裡不見天日、非人性化的特性。
 
         從這些場所所共有的特徵中,都市生活的特質一覽無遺。
 
 而且它要傳達的可不只僅有香港這個都市是如此,事實上,世界各
 
 地只要是被稱作「都市」就會有以上這些狀況產生。人與人之間的
 
 距離愈來愈遠、愈來愈冷漠、也愈來愈有「自掃門前雪」的心態,
 
 這跟過去農業社會的型態是迥異的。悲哀的是我們似乎無法回頭了
 
 ,只能將其當作一項事實來接受,無奈地生存其中而無力改變。
 
 
 
 
 
 Music 
   
 
 
 ◎Music﹝音樂﹞
 	「反覆」是王家衛作為一個優秀中文電影作者與其他作者
 
 最為不同的形式差異。無論是人物、地點、台詞、或是音樂,都會
 
 有一定程度的反覆出現或重疊。從《旺角卡門》、《重慶森林》到
 
 《墮落天使》甚至於新作《春光乍洩》對某人物、某地點均採用同
 
 一特定音樂,即均呈現出主題音樂的特性。當然,這部份的討論只
 
 著重於《重慶森林》這部電影。
 
 	《重慶森林》前半段的兩個中心人物是林青霞和金城武。
 
 其中金城武的主題音樂並不明顯;而科技音樂﹝Sensous Forest﹞
 
 和林青霞的影像同時為影片揭開序幕,自此這段音樂便成為林青霞
 
 的音樂母題,伴隨她匆促的疾行,貫穿一個接一個的封閉空間。此
 
 外,透過鏡頭與攝影的技巧,與音樂節奏的配合,使林青霞其殺手
 
 的身份呈現出相當複雜的一面:神祕、懸疑、冷酷、迷魅。
 
 	Dennis Brown的﹝Things in Life﹞則作為掛有生力脾酒
 
 招牌的主題音樂,並連帶地轉喻為女酒保深具性誘惑的身體影像,
 
 和她與白人老闆性關係的聽覺摧化劑。Brown的歌節奏短促明快,
 
 譜寫片中男女作愛的輕挑與急促,加強了兩人情欲噴張的興奮,特
 
 別是女酒保的蛇身魅影,經由音樂的催化,更顯栩栩如生。
 
 	後半段的音樂則大量使用搖滾或流行歌曲來作為敘事的母
 
 題音樂。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Mamas and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g﹞。這首歌曲除了被用來做為王菲的主題音樂,領渡她一
 
 步步將想像的時空化為真實之外,也構成了重要的敘事發展接合劑
 
 與轉換要素。﹝California Dreaming﹞於整個故事中都是以劇中音
 
 樂的方式呈現,從一開始便明白表現王菲的音樂喜好和夢想。當其
 
 結束了在香港的加州夢遊,飛往夢想的實地時,「加州夢遊」成了
 
 梁朝偉的新夢,盼望有朝王菲的返回,完成未完的加州之約。果然
 
 ,熟悉的歌聲將王菲引回舊地,與梁重逢。
 
 	Dinah Washington的﹝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
 
 描繪梁朝偉與周嘉玲的短暫相聚。Washington傭懶催眠的唱腔配合
 
 周嘉玲恣意的前戲延緩,讓高漲的情欲更顯難奈。同樣的音樂也在
 
 梁朝偉恍然大悟後,前去Midnight Express見王菲的段落中出現。
 
 只是這一次缺乏半裸的女性身體來指射,因而少了份性的召喚,多
 
 了份不語相知的侷促和喜悅。
 
 
 重慶森林
 演員:林青霞、金城武、王菲、梁朝偉 
 
 
 
  -- 血液在我年轻而腐烂的躯体中慢慢凝固,青春的气息令人绝望地成为放纵与自我麻醉的动力与托辞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7.129.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