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ody(诺) 
整理人: nody(2001-12-18 16:48:57), 站内信件
 |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省城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以率先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实行高起点规
 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大力推进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加
 快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城市化步伐,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完善
 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促进城镇发展由数
 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使城市化与工业化、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
 相适应,促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方针
   我省城市化发展方针是:
   提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竞争实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城市集团;扶持
 东西两翼城市群经济增长,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强化广州、深圳
 中心城市职能,使之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壮大一批大城市,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使其成为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载体;
 重点发展一批中心镇,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
 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
 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
 高城镇发展质量。
   (三)发展目标
   1.城市化水平。到200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其中,
 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
   2.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城镇集散、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等功能得到全
 面强化,辐射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
 占GDP的比重达到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
 城镇居民人均GDP达到2.5万元(当年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
 万元,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左右;全省城镇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
 系。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
 污染治理、防灾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形成以广州为总枢纽,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
 联结省内各城镇、沟通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地区,通向世界的设施先进、四通八达、
 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以宽带光纤传输为重点,建设与世界通信发展方
 向一致,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科技、多功能、多业务、安全可靠、高效
 运行的现代化通信网。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每万人客运量达到6
 0万人次;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人均生活用水量达到300升/人每
 天以上;民用燃气普及率达到93.5%(其中,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和经济
 特区为99%,东西两翼为95%,山区为90%)。
   4.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结合
 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水源、污染大气的企业依法实行关、停、并、转和限期整
 治措施,不断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到2005年,城镇排水服务率达到9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
 垃圾处理逐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
   5.城镇体系。全省城镇发展格局应体现中心集聚、轴线拓展,逐步形成以
 中心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为依托,以交通运输干线为主轴的集约开发态势,建立
 起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持续发展的城镇体系。到2005年,全省
 逐步形成珠江三角洲、粤东沿海、粤西沿海三大城镇密集区;广梅汕、三茂和广
 (州)乐(昌)铁路沿线三个城镇点轴区以及山区城镇点状发展区;珠江三角洲
 中部、珠江口东岸、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区。
   ——强化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的功能,逐步建成在国际分工中具有一定
 地位和作用的现代化大都市。到2005年,广州成为经济繁荣、结构优化、机
 制健全、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环境优美的中等发达的现代文明都市,成为华南
 地区经济中心。深圳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交流,建设国际化产业体系,确立
 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示范城市地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成一个等级优化、类型完备、职能明确、功能互
 补、布局合理、网络均衡、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群体,成为亚太地
 区主要的城市集团及华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
   ——初步形成东西两翼城市群。东翼以汕头为中心,利用依托珠江三角洲,
 联结闽西南和赣东南,邻近港澳台及侨乡的优势,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
 长点及华南地区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之一;西翼以湛江为中心,发挥海洋型经济特
 色和港口优势,实现农业起步型城乡一体化和重工业化为主的城市化,建成大西
 南地区经济中心。
   ——积极推进山区地区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地方工业化为动力的城市化进程,
 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强化韶关、清远、梅州、河源、云浮等
 市城区的区域中心作用,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城镇,加强经济、信
 息、文化等方面与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联系和交流,为广大山区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打下扎实基础。
   ——到2005年,全省将建成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5个,包括广
 州、深圳、佛山—南海、汕头、湛江等;人口规模50万以上的大城市7个,包
 括珠海、韶关、东莞、中山、江门—新会、肇庆—高要、顺德等;20万以上的
 中等城市35个,包括惠州、梅州、潮州、揭阳、河源、汕尾、茂名、阳江、清
 远、云浮、增城、开平、台山、惠阳、惠东、博罗、潮阳、澄海、饶平、潮安、
 惠来、普宁、海丰、陆丰、吴川、廉江、雷州、高州、化州、阳春、电白、英德、
 乐昌、罗定、兴宁等。建成300个左右适应现代化需要,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具有地方特色和风貌的中心镇,使其成为具有
 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 有空请来建筑师版发表文章
 没空也来建筑师版坐坐
 特别鸣谢:笑语嫣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