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seng() 
整理人: gzwzw(1999-11-25 16:35:50), 站内信件
 | 
 
 
话不过三
 
 诗
 (一)
     “一去二三里,
     烟炊四五家,
     亭台六七处,
     八九十枝花。”
     这是和尚三四岁的时候,一个夏天的晚上,满天的星星,风很小,两个人坐 在竹床上,外公在教和尚背诗。
     “花是什么?”外公刚念完最后一句,和尚就问道——并不是不知道“花” ,只是没能把这个“花”同外公念的那个联系起来。
     “花是什么?就是……”外公忽然发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转了转身子, 想在周围找一样与花有关的东西来作说明,不过什么也没找到。
     “呵呵。”外公笑了起来,很尴尬的样子。
     “呵呵。”和尚也笑了起来,傻乎乎的样子。
 (二)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老师大声念完这首诗,把书仆着放在讲桌上,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 赠汪伦 李白”五个大字,然后转过身来,用比念诗更大的声音叫道:
     “酒疯子来了!!!”
     和尚觉得老师的样子很好玩,“哈哈”的笑了起来。
     小朋友们也觉得很好玩,于是都一个接一个的笑了起来。
     老师也笑了起来,像个孩子一样。
 (三)
     “莫笑读书人,
     鸡鸣伴寒灯。
     进则济天下,
     退亦善其身。”
     第一次走进大学教室,就看见黑板上写着这首诗,是我们政治辅导员的大作 。那个下午,他就在那里一句一句的讲解他的作品,用了很多事例,打了很多比 方。
     和尚坐在后排,觉得很好笑,可是又不敢笑出声来,憋得难受。
  -- |         \\\|///         |
 |         ( ~ ~ )         |
 |        (\ @ @ /)        |
 +     o000--(_)--000o     +
 huseng.126.com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23.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