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lanet03c(Conan)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3-24 23:29:43), 站内信件
 | 
 
 
SETI之旅(2)
 
 尽管在银河系刚刚诞生的时候,恒星诞生的速率要远高于现在,但是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恒星诞生之处。看一看下面这张由哈勃天文望
 远镜拍摄的位于鹰状星云和猎户星云的"恒星摇篮"。在图片上,巨大
 的气体云正在收缩成为恒星。 20颗/年是对恒星生成速率比较恰当的
 估计。所以R=20。
  
 (图: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鹰状星云(M16)的照片)
 
 很多气体云都在旋转。当它们收缩的时候,气体云就会旋转的越来越
 快,就像溜冰者收拢她的手臂(使自旋加快),这使气体云变得如同
 平底碟子一般,在其中心,形成了恒星,外缘,小的漩涡则会形成行
 星。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发现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的直接证据。近几
 十年以来,很多组科学家都宣布发现了太阳系之外的环绕恒星运转的
 行星的证据。这是令人兴奋的发现,它提高了其他恒星拥有行星的可
 能性。让我们做一个保守的估计:一半的气体云会形成行星系统,另
 一半则形成双星系统,即f(p)=0.5。
 
 因子n(e)有一点棘手。小恒星表面温度低,显红色。行星必须靠近它
 才能维持生物圈。此外,生物圈将会相当薄,就如同桔子的皮。行星
 太靠近恒星的后果是:潮汐的作用导致将行星的一面永远朝向恒星。
 在这样的行星上,背向恒星的阴面大气甚至寒冷到冻结--这将不会产
 生任何生命。反之,蓝矮星可以造就更宽更厚的生物圈。当然,就我
 们的太阳系而言,行星之间的距离和行星到恒星的距离可以比拟,这
 种效应使生物圈变得较宽。大的蓝矮星通常因为燃烧的速度过快而不
 会长寿。它们是如此短命,以至于在这些恒星演化为毁灭一切的新星
 或者超新星之前,生命不可能出现。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恒星是一颗
 中等尺寸的黄矮星,有两个(地球和火星)或者三个(还包括金星)
 行星可能具有生物圈。对于具有"生命区"或曰生物圈的行星数量的保
 守估计是:一个。所以n(e)=1。
 
 下一个因子f(l)也是相当微妙的。问题在于,我们只知道为数不多的
 适合生命发展的行星作为例证。按照上面的原则,金星、地球和火星
 都可能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生命。我们知道地球产生了生命,同
 时也有诱人的证据显示,数亿年前火星上也可能存在着原始生命。对
 此因子的保守估计是0.2,或者说每5颗行星中就有1颗存在适合生命
 进化的环境。
 
 那么,这项行星中又有多少可以进化出智慧生命?这是个难题,但是
 如果我们坚信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证据,绝大多数科学家都会赞同
 100%这个答案--即智慧生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当然,我们只有一个
 证据:地球。所以,f(i)=1。
 
 这些智慧生命又有多少会发展出技术并用于通信?对于地球,人类是
 可以做到的 ,但是作为鲸和海豚这种中等智慧生命来说,它们没有
 发展出技术。那么,我们就把0.5作为初步的猜测吧。即f(c)=0.5。
 
 最后是最难以确定的因子。"L"是一个技术发达、乐于沟通的文明所
 存在的时间。我们人类进入这一阶段也不过50年的时间。一个高级文
 明会因为技术而导致自我毁灭吗?或者在这之前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问
 题?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L的数值。那么,先让我们把其他数字带
 入公式,看看得到了什么。
 
 N = R * f(p) * n(e) * f(l) * f(i) * f(c) * L
 N = 20 * 0.5 * 1 * 0.2 * 1 * 0.5 * L
 
 计算的结果是:N=L。换句话说,银河系中可能沟通的智慧生命的数
 量在数值上与此文明存在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最后一个因子在我们
 的计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一个文明如果能
 够克服最初的技术导致自身毁灭的倾向,则文明可以延续相当长的时
 间。我们希望科学家说的是正确的。无论如何,至少应该有50(正好
 是我们人类具有通信能力的时间)个文明存在,并且,如果有一个具
 有通信能力的文明存在了数百万年,那么银河系中就应该存在数百万
 个我们正在寻找的文明。
 (待续)
 柯南 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