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lwaysliving(後生仔@粤黎越正 .核凸) 
整理人: cywx(2001-02-07 17:07:22), 站内信件
 | 
 
 
    农村的居民特色由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俗所定。珠江三角洲河网
 交错,水乡居多,风水成了安居建房的依据。如果聚居地有山依据,
 看做有龙脉,家族会发达;而居住无山的平原地区,则把水做龙脉,
 如果四周环水,看做水神旺于龙脉。珠江三角洲许多村落就建在堤围
 上,一来防洪,二来风水旺。
     广东水乡有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水棚,也叫栅。它傍水面建,
 后接堤岸或基围,采用杉木、葵尾、蔗壳、稻草做建筑材料。木桩插
 入河床的泥沙中,水棚建在水面上,涨潮时,水面离栅约三十厘米,
 远望如船只浮在水面。水棚的空间很浅窄,不过十来平方米,有的小
 得犹如白鸽笼,但里面干净异常,睡、食、居同一室。
     珠江三角洲早年的茶居也是这样,用竹寮做茶居,是竹子做骨架,
 金字形屋顶上覆盖着蓑衣或松树皮,茶居多是一半临河,一半倚着岸
 边,地板和河面有一个潮涨潮落的落差位,咳迎八面来风,即使三伏
 天,在这样的茶居饮茶也是有一片清凉的感觉。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从明末清初直到20世纪50年代,广州东堤就
 有大片的河艇,还有在岸边搭的水棚屋,居住在此的水上居民称为
 “疍民”,他们长年在艇上居住,到了60年代中,珠江堤岸已经不见
 了那些水棚和河艇,广州的水上居民住上滨江路一带的楼房。但在其
 他水乡地区,居民多有两栖住处,居住在楼房,水棚和小艇也保留着,
 一来方便,二来也可重温旧梦。
 
  ---- 冇用咖:讲出嚟都冇人知.
 预咗啦:都冇人会睇啊!
 搵食啫:睇下啦!唔睇?打祸甘嘅俾你啊!
 犯法啊:打你就打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