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jing(草·微言慎行) 
整理人: ybjing(2004-09-24 09:03:14), 站内信件
 | 
 
 
★原文转载自MiddleAged版icecream的《[转载]:[新闻纪实] 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 ★原文转载自Guangdong版fire-9545的《【2004年震撼图集】猫场镇狗吊岩村生活记实》★
 【2004年震撼图集】猫场镇狗吊岩村生活记实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乌蒙磅礴走泥丸 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 走进猫场镇,触目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这个年轻人脸上露出的笑容表明,贫困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环境,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在都市小资眼里,这幅画面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美丽,而对当地人来说,这其实意味着几个孩子无钱上学.
   
 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无活可干。 
  
 而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交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 .
  
 我们要讲的小学就在猫场镇狗吊岩村。狗吊岩村位于该镇西端,属于喀斯特地貌,没有成片的可耕地。村子距镇上18公里,是崎岖陡峭的机耕便道,不通班车。全村今年3月才通电,且供电不能保证。至今不通有线电话。
  
 狗吊岩村有一所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
  
 坐在岩洞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每天的视野就是这样的.
  
 直到2003年10月,在香港慈善人士的资助下,孩子们才迁出了岩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