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pple-x1(虾仔) 
整理人: kiddieland(2004-04-10 18:21:56), 站内信件
 | 
 
 
▲若要好,问“三老”。注:在汉代以前(含汉代),乡、县、郡、国皆置“三老”以掌教化。《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这就是传统谚语中所说的“三老”。
 ▲三个臭皮匠,当得一个诸葛亮。注:喻人多智广,集思广益。
 ▲三人勘过,石头会破。
 ▲一人无计出,三人计碌碌。注:又曰,“一人无计出,三人计不屈。”都喻“人多计多”。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注:此谚要正确理解。“秀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书本、理论知识虽有一定,但若不参与社会实践,其知识是不完整的。
 ▲天才在于勤奋,智慧在于实践。
 ▲不怕千人看,就怕一人识。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狗急跳墙,人急智生。注: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人急智生”。
 ▲错一摆,精一摆。注:摆,次也。这是“吃一堑,长一智”的俗解。
 ▲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注:“老主意”指自己坚定的宗旨,“以不变应万变。”
 ▲头胆水,二功夫。
 ▲识广人心定,艺高人胆雄。
 ▲胆识胆识,有胆有识。
 ▲有胆无识,乱来无益;有识无胆,晓也唔敢。
 ▲有胆有识,终有出息。
 ▲无胆无识,难于过日
 ▲敢食三斤姜,敢顶三下枪。
 ▲胆大飘洋过海,胆小死守家门。
 ▲牛角唔尖,唔敢过岭;铁槌唔硬,唔敢打钉。
 ▲出过三次州,见人唔怕羞。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耕田唔怕屎,当兵唔怕死。
 ▲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
 ▲没那个本事,不敢打那个飞砣。
 ▲撑船先要看水文,打铁先得本身硬。
 
 学习
 ▲耕田爱养猪,养子要读书。
 ▲养子唔读书,好似大番薯;养女不读书,恰似养条猪。
 ▲读书肯用功,茅寮里面出相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家有千两黄金,不如藏书万卷。
 ▲刀不磨生锈,人不学鲁钝。
 ▲秀才唔怕衫破,最怕肚里无货。注:“货”指知识,真才实学。
 ▲学问学问,勤学好问。
 ▲学勤三年,学懒三日;学好三年,学坏三日。
 ▲六十六,学唔足。
 ▲不怕不懂,就怕装懂;不怕不足,就怕满足。
 ▲三年斧头四年凿,刨子够你一世学。
 ▲千日胡弦百日箫,学会月弦正食朝。注:食朝,客话谓吃早饭。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注:指演戏与耍杂技之艺术技巧。有说“台下十年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后生唔勤学,老来无安乐。
 ▲补漏赶天晴,读书赶少年。
 ▲临老学吹笛,吹去眼白白。
 ▲一日学习一日功,一日唔学十日空。
 ▲三日唔念口生,三日唔做手生。注:以演戏的念、做、唱、打为例。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闲时唔烧香,急时抱佛脚。
 ▲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要打,字要练。
 ▲若要健,隔夜练。
 ▲读一遍,不如抄一遍。
 ▲大树唔怕根多,好书唔怕读多。
 ▲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钟不敲不响,人不学不精。
 ▲子弟唔读书,好比无眼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圣人门前莫卖字,鲁班门前莫弄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懂装懂,始终不懂。
 ▲大智若愚是真智,大勇若笨为真勇。
 ▲饱餐后知真饿,学而后知不足。
 ▲半罐水,偏要淌得很。
 ▲不学则无术,不做则无功。
 ▲活到老,学到老。
 ▲学不怕烦,做不怕难,敢学愚公搬大山。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生命有到头,学习无止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海无涯勤是岸,青云有路志为梯。
 ▲做了公家事,学会自家手。
 ▲百万家财身外物,惟有知识传后人。
 ▲知识就是财富,积聚始自少年。
 ▲宁做物质的贫民,不当知识的穷汉。
 ▲学好知识,为事业打下基础;发挥才干,为人生树立丰碑。
 ▲不学无术,是一生最大的遗憾;学而不止,是人生最大的自豪。  | 
 
 
 |